《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5日 01 版)
建好“一张网”,让区域联通更便捷
打造“一个库”,让数据资源更管用
编好“一张图”,让产业创新更协同
共认“一个章”,让改革效应更凸显
办好“一张卡”,让群众生活更便利
今年6月,江苏苏州,浙江杭州、湖州、嘉兴、金华,安徽合肥、芜湖、宣城等8市,齐聚上海松江区,9区市签署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签约,总投资1467亿元。G60的这一段,不再只是一条高速公路的名称,更被赋予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涵义。
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周六傍晚,在上海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和轮船码头,总能看到一些身着蓝卡其布衣服、拎着人造革包的上海人,他们穿梭于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县市,给大批乡镇企业带去技术和理念,被称为“星期日工程师”。
从30多年前苏浙乡镇企业到上海延请人才,到两个多月前沪苏浙皖4省市审议同意《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折射出时代变迁和发展变革。如今,沪苏浙皖4省市正乘势而上、积极作为,携手推动实现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上海推出的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措施之一。“过去货物通关或船舶进出港时,企业需要对接多个口岸监管单位,提交大量重复数据和材料。”上海市口岸办通关处处长杨旭波介绍,“这种情形被形象地称作‘蜂窝煤’。‘单一窗口’就是要打通‘蜂窝煤’内的各个通道,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奔波。”目前,单一窗口设置了货物进出口、支付结算、信息共享等10个功能板块,对接海关、边检、商务等22个部门,货物申报由24小时缩短至半小时,船舶申报由2天缩减至2个小时。
今年春节前夕,10多位来自苏浙皖3省的干部,跟上海的同事一道入驻武康路上的一栋小楼——“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研究拟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题、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协调推进区域合作重要事项和重大项目,统筹管理长三角合作发展共同基金……办公室紧锣密鼓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几乎都是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创举和突破。
“今天的长三角区域合作,不仅仅是相邻地区的简单协作,而是通盘考虑的一体化、更高质量的一体化。”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表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被细化分解为10多个专题300多项具体工作。在科技领域,大科学仪器设施实现共建共享,“长三角大仪网”已集聚2000多家单位的2.8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总价值近300亿元。交通能源领域,打通省际断头路专项行动梳理了首批17个项目,沪苏省际断头路盈淀路—锦淀公路已实现结构贯通。信息化领域,4省市提出推动5G协同布局先试先用,到2020年实现5G网络覆盖长三角城市群。环保领域,一份跨区域的污染治理清单将很快拟定,推动信息共享、标准统一、信用联合奖惩等机制创新。
随着在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等方面深化共识、付诸行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提升新阶段。一体化发展,当前重点要在“一”字上做文章:建好“一张网”,让区域联通更便捷;打造“一个库”,让数据资源更管用;编好“一张图”,让产业创新更协同;共认“一个章”,让改革效应更凸显;办好“一张卡”,让群众生活更便利。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浩荡长江奔流6300多公里,从上海汇入浩瀚大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沪苏浙皖4省市笃实前行,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作为,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