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国西片农村公路上总是活跃着一个忙碌的身影,每天,他都在凤板路、港宁路、汪港路等公路上巡查、排险、养护,每天,他都是最先来到养护点,重复着看似简单而又繁重的工作。38年来,他以班为家,以路为业,用宝贵的青春年华书写着他那简单却不平凡的人生,用出色的工作业绩实践着公路人的“铺路石”精神,用无私的奉献情怀诠释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他就是宁国市公路管理所青龙湾养护工区主任——张成根。
他,出身贫寒骨子硬
“远看是烧炭的,近看是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公路站的”,这里说的“公路站的”就是指道班工人。张成根未满17岁就到杨家店道班当临时工,刚进道班,道班的养护任务就很重,铲路肩、砍蒿草、清水沟、补坑槽……每一样工作任务都要靠手工去完成。为尽快适应道班工作,他积极主动配合,虚心请教,瞧见技术活,他争抢着看,遇到险重的工作,他拼命抢着干。凭着满脑子拼劲,每天的工作任务都能按时按量完成。那时的公路都是砂石路面,他经常是起早贪黑带头扫路护路,路途远,就包着饭团上路,渴了就在路边找山泉水解渴,沙石路面灰尘重,他就带上毛巾捂着口鼻扫马路,一天能完成五里多路的清扫任务。到了晚上,他主动向班长请教养路经验,由于文化水平不高,遇上想不通的道理,他常常反复揣摩,尤其是看似简单浇油洒沙的功夫,他硬是站在沙堆前反复操练,边练边琢磨,一双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才逐渐掌握了洒沙的要领。道班的艰苦工作,让他饱尝了养路工人的艰辛,常常累的一身汗、一身泥,但他却以苦为乐,以路为家勤奋耕耘,长此以往,他磨练了不屈的意志,铸造了坚韧的品格。
他,技术娴熟效率高
“他是多面手,更是主心骨,能吃苦,不报怨,他要不在班里,许多事情还要出钱请外人帮忙,既费力又耗时”老班长张四清提到张成根讲得头头是道。
在道班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张成根善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并报名自学了电大课程,凭着一股子钻劲儿,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养路经验,也练就了过硬的维修技术,小修工程、熬油、驾驶他门门精通,也逐渐成为全班的工作能手,更是班长的不二人选。
刚当上班长那会儿,班里仅有的一台四轮拖拉机经常发生故障,既误工又误时,为了不影响养护作业,他仔细观察,把几个关键部位反复拆除、安装、试验,同事们嘲笑他没事找事干,花钱请人就能办好的事为什么总要自己干。面对同事们的不理解,他反而越发坚定,买了许多维修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机械维修技术知识,还专门跑到县里的机修铺找师傅请教维修技巧,经过一次次反复的演练,他很快掌握了机械修理方面的技能,并且能够及时排除机械故障,大大减少了“小四轮”故障发生率,为班里节约了维修开支,提高了养护工作效率。
他,灾害面前不惧险
宁国地处山区,一到汛期,临山公路就会经常发生塌方、泥石流、行道树倒桩等险情。在我市遭遇受袭的“海葵”、“莫拉克”台风中,山区县道凤板路发生了大面积山体塌方,大量泥石涌堵路面,被阻车辆排成了长龙。接到抢险命令后,张成根迅速带领抢险队员赶赴现场,抡起锄头,第一个冲进了滑坡现场,塌方路面刚清理完又有泥石下滑,他果断调整抢险方案,将14人的抢险队伍分成2个排险小组,从两头往中间清理,一旦有泥石流袭击路面,排险小组就立即清除,许多群众看到这种情况也纷纷冲进雨中帮助抢通;夜间,他带领抢险队利用手电、车灯照明,连夜实施抢通,暴雨在不停地下,泥石不断滑落,张成根仍然坚持靠前指挥,直到当天晚上11点,道路才恢复通行。看到抢险队伍不顾疲劳连续作战,过往司机深有感触地说:“在道路发生险情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还是我们朴实的养路人”。
他,创建路上心气高
2018年,“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在宁国全面展开,青龙湾工区负责管养的凤板路被列为创建示范路。在创建过程中,张成根以争先进位的决心,带领全班职工,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树立“护得好才能发展好”的理念,努力适应公路发展需求。为保障“皖南川藏线”的通行环境,他节假日仍坚守岗位,全天候保持通讯畅通,每周对重点路段开展巡查,及时治理各类隐患,保持县道运行良好。
通行质量的关键是路面平整舒适度,他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把握技术标准,规范化实施小修保养和预防性养护,保持路面清洁,平整、通行舒适,为“皖南川藏线”旅游环境提升作出了应有贡献。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成根连续获得“宣城市农村公路系统十佳道工”、“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06年宣城市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2009年获宁国市抗洪救灾先进个人”、“2013年度获市直工委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度获市直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各类荣誉面前他始终不骄不躁,始终坚持争先创优。他在心得体会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要当一名合格养路工人,就要负责任,要爱岗敬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如今,张成根从一名普通群众到共产党员,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到两鬓染白的老兵,他用无私奉献践行着党旗下的誓言,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向我们昭示了一名养路工人“甘为铺路石,一生不言悔”的忠诚与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