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蹄疾步稳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2018年,宣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呈现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现场
过去的一年,宣城市聚力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出台《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N”政策体系,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高于全省。预计全年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8.6%、9.5%左右。实现财政收入240.1亿元,增长9%。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争创活动,滚动实施“千企升级”计划,落实新兴产业“双百项目”计划。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19%、20.2%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全力建设宛陵科创城。新招引落户高层次科创团队20个,其中7个团队正式入围省级团队,居全省前列。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幅、省级科技成果登记数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3.8%。在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排名中居第88位,创新型城市建设被省政府表彰为真抓实干典型。每季度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投产仪式。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北京师范大学宣城学校等工程全面推进,古泉换流站1100千伏成功通电,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正式蓄水。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港口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开工建设。处置盘活“僵尸企业”66户,盘活土地3910.3亩。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贷款余额增长12.3%。新增A股上市企业1家、挂牌企业42家,完成直接融资119.4亿元。
过去的一年,宣城市聚力开放合作,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和G60科创走廊,参加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与南京市签署《宁宣(黄)铁路共建合作框架协议》等。 《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签署推进合作共建松江宣城产业园和宣城萧山产业园,联合发布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一体化发展30条措施,三条省际“断头路”开工建设。在全国率先发出首张异地办理的营业执照。选派40名干部到沪浙鄂挂职学习。研究制定支持市开发区发展若干措施。完成开发区优化整合,开发区转型升级考核居全省第5位。开展“招商引资质量年”活动,实施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编制产业招商目录。好彩头食品、蚂蚁乐居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预计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885亿元左右,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行。
过去的一年,宣城市聚力城乡统筹,加快建设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完成城建投资196亿元左右,实现“一环”闭合、“二环”即将打通。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数字化城管系统实现全覆盖,高水平通过全国文明城市首轮复检。商合杭铁路宣城段、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宣州段、巷口桥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建设,芜宣机场建设顺利,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宣绩高铁控制性工程开工。广宁高速建成通车。宁国、宣州、广德分别跻身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编制《宣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建设扎实推进。探索党建+“三治”乡村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过去的一年,宣城市聚力深化改革,着力打响宣城改革品牌。市委深改组召开7次会议,纵深推进108项改革事项。稳妥推进市县党政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医改典型做法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并完成改革任务。实施“三变”改革411个村。
过去的一年,宣城市聚力补齐短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联合处置机制,成为全省唯一实现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降”的市。扎实开展“深重促”专项行动,市党政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55次。深入推进平安宣城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018年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居全省第1位,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率均居全省第2位。年度脱贫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启动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宣城)经济带建设,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2位。入选全省唯一的全国“2018美丽山水城市”。
过去的一年,宣城市聚力改善民生,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精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实现全覆盖,获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 《宣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出台“两院”工作人员法律职务任命工作规程,审查批准“十三五”规划指标调整。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深入推进法治宣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过去的一年,宣城市聚力文化自信,深入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健全市县联动的网络舆情通报、会商处置工作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年当选安徽好人8人,中国好人3人。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任务,2部作品获安徽省第14届“五个一工程”奖,7家企业入选2017年度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
过去的一年,宣城市聚力从严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深入实施“五基五力”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党建“一抓双促”、城市党建“三抓一增强”工程,开展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攻坚行动。规范市直单位二级机构党建工作,评选表彰市直单位首届“十大党建品牌”。坚持好干部标准和“六选六不选”用人要求,对全市86个市管班子和300余名干部建立“精准画像”档案。认真执行“两个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坚持“一案双查”,对73名干部党内问责。强化巡察监督,四届市委已开展八轮巡察,全覆盖进度51%。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企业联合采购签约仪式现场
策马扬鞭 开创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宣城市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总抓手,突出工业强市,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十项对标提升”,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认真做好“六个稳”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新的一年,宣城市将在强化“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和“抓宣城发展必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三个理念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工业强市,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高水平建设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集聚,力争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主营收入突破千亿。全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以上。
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继续深入实施“千企升级”、新兴产业“双百项目”计划,深入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强化“亩均论英雄”,推进闲置土地、“僵尸企业”、“僵尸项目”清理处置。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宛陵科创城建设,力争早日开园运营。积极支持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切实抓好智谷软件产业园等“双创”基地建设,继续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科创团队引进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园区发展。统筹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设发展,实行评价考核体系,激励开发园区争相发展。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小微企业帮扶制度。
拥有多项世界之最的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宣城古泉换流站
坚持开放融合,着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用好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等重大平台,积极推进全领域战略合作、全方位深度接轨。巩固互访交流机制,寻找合作机遇。坚持以产业合作为纽带,扎实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松江宣城产业园、宣城萧山产业园等合作共建,积极谋划争取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继续抓好商合杭高铁、皖赣铁路芜宣段扩能改造、巷口桥铁路物流基地、芜宣机场等在建项目建设,全面开工建设宣绩高铁,加快宁宣、宣镇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推动“产业+基金+政策+平台”招商模式,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继续加大外贸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二类口岸、保税区功能,积极争创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在巩固既有成果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坚决打好重点战役。聚焦重点领域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深化政府隐性债务“四清四实”专项整治,加强政府性债务规范管理。加强金融运行监测和风险监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聚焦重点群体推进精准脱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聚焦重点任务抓好污染防治。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加强南漪湖、敬亭山等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筑牢水阳江、青弋江岸线生态屏障,加快打造美丽长江(宣城)经济带。
坚持市县联动,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发展。抓紧启动水阳江两岸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注重水岸互动,把沿岸做成城市特色标志,彰显“山水相依、诗画皖南”的独特意境,打造“一江春水穿城过”的韵味精彩画面。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县城规建管水平,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兼顾总量和进度,突出工业发展方向,努力争先进位,不断夯实全市发展基础。
坚持统筹协调,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统筹推进的运行机制,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坚持用工业发展理念抓农业,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市内外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发挥好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等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巩固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加强改革经验总结宣传,打响宣城改革品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抓紧启动“五清一改”清洁家园行动,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切实抓好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活跃农村文化,培育乡风文明。
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深化财政支出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稳妥推进党政机构改革。把机构改革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改革总体效应。
坚持践行宗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开发公益岗位、鼓励创新创业等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乡低保统筹。积极发展教育健康等社会事业。继续聚焦解决教育、医疗、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难题,深入实施省定民生工程。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持续推进平安宣城、法治宣城建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深入推进“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三个信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