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翔,原名延瑞,泾县南容人,店员出身。1920年秋考入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参加了四师的“易长择师”运动。恽代英、萧楚女到宣师任教,李紫翔受到他们进步思想的熏陶教育,斗争意识愈益坚定。1921年他与同学吴化之等人被当局以“妨碍自由罪”判刑半年,关押在安庆第一模范监狱。
1922年春,李紫翔获释后,即随吴化之去安源,任教于江西安源路矿子弟学校,后任该校校长。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由安源路矿俱乐部教育室主任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宣城首位共产党员。次年奉调中共安源地委搞组织工作。1925年秋,受组织派遣,随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李维汉同志赴北平向党中央请示工作,见到陈独秀。离开北平前,获悉安源斗争形势恶化,李紫翔转赴天津,任共青团天津地委书记兼管唐山工作。1926年下半年,奉调北平主持共青团北方区组织工作,开展反帝爱国斗争,呼应北伐,扩大革命影响。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7月李紫翔被捕,被判刑8年。1929年春,李紫翔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调往天津,担任全国铁路总工会秘书。1930年春,铁路总工会并入设在上海的全国总工会,李紫翔调任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1931年4月,再次被捕。狱中,难友们出于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部分人坚持认为,中国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李紫翔和另一些同志则认为,中国仍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为据理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员,李紫翔下决心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希冀从中获得一些有益启示。1932年10月,经保释出狱,被派往上海某厂做支部工作。这时,他写成《中国基础工业之概况与前途》,发表于《东方杂志》,论证我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质,驳斥托派“中国已进入资本主义”谬论。1933年中共上海党组织遭受破坏,李紫翔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此后,发表一系列论文阐述中国经济状况和问题,揭露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曾参加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并当选为理事。该会出版《中国农村》月刊,发表了一系列调研成果,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一个重要学术团体。
1934年秋,李紫翔化名董志诚,经人介绍到冯玉祥将军寓所,为冯讲学,鼓动其积极抗日、为国家民族效力。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冯玉祥先后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李紫翔均任其秘书。1942年辞去秘书,经同乡吴半农介绍,就职国民党经济部,主持工矿业统计工作。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李紫翔辞去经济部职务,先后受聘于重庆的《商务日报》和《国民公报》,担任主笔,期间任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重庆大学教授等职。1947年6月参加重庆学生举行的“反内战、反饥饿、要和平、要温饱”示威游行,曾一度被捕入狱。1948年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从事民主革命运动。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李紫翔任民革重庆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组织处长。同时担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暨西南财经委员会委员、财经研究室主任、计划局局长、劳动部副部长。1954年西南区撤销,李紫翔奉调到成都,任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并当选民革中央第二、三届中央委员,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水利厅长,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二届四川省政协委员和三、四届四川省政协常委。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9年中共四川省委给李紫翔落实政策,恢复名誉和工资待遇。同年10月,当选民革中央第五届中央委员。10月29日,因心脏病复发,不幸逝世,终年77岁。
李紫翔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乡村建设运动之评价》《中国合作运动之批评》等。其生平事迹,录入《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一书。 (资料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