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抗旱 农田解“渴”
——市水利局优化水源调度掠影
■陈乘 记者 余庆 文/图
杨柳泄洪闸从东干渠放水抗旱。
“现在正是我田里再生稻灌浆的时候,虽然也有几十亩田需要抽水才能灌溉,但是今年水渠有水,心里不慌!”8月13日下午,宣州区金坝街道双凤社区北分干渠的放水涵传来“哗哗”的水声,清水顺着田埂一路淌到村民张如金家的田里,田里的再生稻在清水的滋润下随风摇曳、逐渐变黄的稻穗将整个大地点缀得生机盎然、希望满满。
张如金今年种了60亩早稻和70亩再生稻,充沛的水源,让他应对今年的旱情丝毫不慌。前几年抗旱的时候,张如金可没现在这么气定神闲。他告诉记者,往年北分干渠只有不到一米深的水,遇到旱情根本不够附近4000亩农田灌溉。“今年修建的水利设施让我们心里有了底。”张如金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双凤社区上游十多公里处的宣泾路杨柳段旁,东干渠就像一条蜿蜒在大地上的巨龙,将青弋江水源源不断地引向焦渴的农田。干渠西侧的泄洪闸向几近干涸的周寒河河道哗哗地放水,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施小可正在这里调查干渠水位和沿途放水流量。在施小可的带领下,记者看到周寒河上游河道几近断流,露出了遍布石头的河床,下游河道则在东干渠的注水下波光粼粼,远道而来的青弋江水哺育着河道两岸的数万亩农田。
“今年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面雨量367.7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约4成。”施小可告诉记者,旱情出现以来,市水利局深入受旱情影响的各县市区,密切关注河、湖、水库蓄水情况,开展旱情调查和工作指导,统筹做好蓄水保水,采用“提、放、引、调”等多项举措,优先抽提河道水,节约使用水库水,引调外水补内水,做到科学配置水源,全力保障市民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同时,对可能发生供水旱情的乡镇、村及时制定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实行开源节流,落实好应急供水措施,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
截至8月11日,全市累计共投入抗旱人数约5193人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069台套、泵站220座、机电井95处、运水车4辆,投入抗旱资金约1620万元。下一步,市水利局将继续优化水源调度。严格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上、后地下”的原则,统筹分析各地生活生产用水需求,进一步完善抗旱供水应急预案,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全力保障城乡生活饮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需求,确保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