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人民银行、广电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十部门举办的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安徽合肥拉开序幕。活动持续至9月11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聚焦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旨在提升全民安全意识、防护技能,提升网络安全水平,促进产业发展。(9月6日《中国青年报》)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深度普及,未成年人上网、用网更是势不可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而我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为94.7%,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网络普及在给未成年人探索世界、拥抱精彩未来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可能因不良信息或不良习惯,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完善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安全用网,打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更好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些年来,国家不断织密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护网,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加强网络直播行业规范;中央网信办更是连续3年组织开展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网上涉未成年人重点环节、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治理工作。据统计,在今年夏季开展的“百日行动”中,仅在江苏、浙江、安徽3省15市就成功抓获各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嫌疑人1.3万名,捣毁犯罪窝点460余个,缴获手机、电脑、“两卡”等作案工具1.4万个(台),扣押涉案现金5000余万元、虚拟货币88.5万个,努力营造安全的网络文化新风尚,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安全用网文明上网能力。面对生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成年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都离不开网络和电子设备,这就需要创新方法,变堵为疏或疏堵结合。当前,一方面要通过学校、家庭等日常的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理性看待网络信息,仔细辨别是非曲直,主动拒绝负能量的“网言网语”,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了解和感知身边的网络安全风险,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全社会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大科普力度,真正让网络安全知识和文明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提升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广大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既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成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
守护网络安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不能靠哪一部门或一个单位来完成。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共同守护他们的健康成长,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