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非凡十年 | 宣城:十年精耕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发表时间:10-01 10:17

央广网宣城9月30日消息(记者赵家慧)无论是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乡间的绿水青山、整洁村容,还是开发区里如火如荼的生产车间,十年间,宣城都在围绕“将宣城建设成为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的定位,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开展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精耕城市,精耕县域,精耕乡村。

回首十年,宣城的“朋友圈”不断扩展,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黏性”也在不断增强。勤于“外联”的同时,宣城也在开足马力修炼“内力”,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从城市、县域再到乡村,宣城正在用心、用情、用脑,全面铺展新时代新宣城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精耕城市:宜居宜业铺展山水画卷

十年间,宣城的城市样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秋节,皓月当空、花灯摇曳。宛陵湖公园被一场场灯光秀点亮,散发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方奶奶和老伴是附近的居民,也是看着宛陵湖自2012年起,逐渐从一片渔场养殖基地变成城市“绿肺”的。“最早那会儿,这里就是一片好几个水塘相连的渔场。后来政府花了三年时间改造建设,宛陵湖就慢慢变成我们散步、休闲的好地方,甚至成了外地人来必去的一处网红打卡地。”

宛陵湖公园(央广网发 宣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园林绿化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十年来,宣城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达70平方公里,并累计投入20余亿元,对市区6条城市内河进行综合整治,打造沿河城市特色滨水景观带,先后建成宛陵湖公园、泥河公园、韩愈文化园、宣城植物园、中央生态绿地等城市“绿肺”。截至2021年底,宣城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83平方米,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并创成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宣城城景(央广网发 戴巍摄)

城市发展的如何,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最有发言权。

梅园新村小区的华丽“蜕变”,是宣州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以前遇到下大雨的季节,小区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我们出行都要穿雨靴才能走路。”陈军是梅园新村30多年的住户,她告诉记者,小区刚住进来的时候,各方面还可以,时间久了,问题也就多了。

“梅园新村改造是2021年宣州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一,从2021年8月6日开工,投资约2500万元,于12月31日完成验收。改造内容主要包括雨污水管道改造、外墙修缮、道路修整以及新能源充电桩、路灯、监控安装等。”宣州区物业管理办公室工程管理科副科长高磊介绍道。如今,居民楼重新粉刷,地面也进行了“白改黑”,小广场更是翻新重建,让陈军和她的老伙伴们有了跳操和跳舞的地方。

十年来,宣州区一直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来抓,改造成果不仅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也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年来,宣城全市累计约让20万群众实现“出棚进楼”,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的31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40平方米。为系统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十年来,宣城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14个,改造建筑面积约710.98万平方米,改造户数约7.38万户。

精耕县域:产业集群撑起发展“脊梁”

据估计,平均每辆汽车都是由上万个不可拆卸的独立零件组成。这也让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链非常庞大,从而奠定了汽车工业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

在宣城市宁国市,聚集了多达450余家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领域企业,2021年产值达241亿元。“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一个定位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同联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串珠成链,串链成群。

宁国市安徽中德(宁国)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施工现场一片繁忙。依托中鼎集团国际合作优势,宁国市按照“产、城、人、文”融合的原则打造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8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其中,宁国市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中鼎集团负责产业项目引进和投资。

宁国市安徽中德(宁国)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央广网发 宁国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园目前入驻的6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形成集汽车底盘系统及减震降噪零部件研发、制造、产品试验、整车路试、物流等于一体的特色园区,预计‘十四五’末可实现产值70亿元。”中鼎NVH党总支书记阮媛介绍道。

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宣城始终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引导各县(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找准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形成了“宁国特色”“广德速度”“郎溪现象”等成功经验,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2021年,宁国市和广德市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广德市跻身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八强,被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首批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绿色电子电路产业基地、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等称号。

此外,十年来,宣城县域特色小镇的发展同样成效显著。

在泾县,一张“薄如蝉翼轻如雪”的宣纸带来了700吨年产量、10亿元年产值。为进一步扩大宣纸文化的影响力,泾县积极打造“宣纸+”文旅融合新业态,积极建设以宣纸和非遗为特色的宣纸小镇,为宣纸文化的传播打开新的领域。

通过发展特色小镇,宣城县域内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创建名单小镇共有11个。

精耕乡村:品牌强农擘画振兴蓝图

秋高气爽,绩溪县长安镇也热闹了起来。每年到了11月,这里万亩菊花昂首怒放,一年一度的长安镇“菊花节”就将拉开帷幕。

“我家种植的五亩菊花,价格好的时候能收入6万余元!”绩溪县高杨村脱贫户汪少美满脸兴奋。在长安镇贡菊和婺源黄菊的盛花期,农户还会被聘用到菊花种植园打工,一天能采70多斤菊花,有90多元的务工收入。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乡村产业。

长安镇大力发展菊花产业,种植面积达万亩(央广网发 绩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长安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长安镇大力发展菊花产业,种植面积达万亩,已初具规模集群优势,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菊花生产基地。同时,长安镇积极增强菊花产品的品牌优势,马道悠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率先取得菊花茶SC认证,注册了“马道悠然”商标,认证了菊花品牌“马道悠然”。

“品牌强农”开辟农业新前景,科技创新为农业更高效赋能。

在宣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座安徽省第5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组建皖江禽产业研究院、国家禽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安徽省鸭肉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

近年来,宣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家禽为主导产业,从起初的单一肉鸡养殖,发展成为集种禽、苗禽、蛋禽、肉禽、禽产品和饲料加工、休闲食品加工、羽绒等副产品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家禽产业集群,培育出“皖江黄”“皖江麻”“山中鲜”“宣州鸡”等特色家禽区域品牌,2021年,该产业园实现总产值101.2亿元,主导产业产值94.7亿元,成为当地乃至全省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区。

十年来,宣城市依托畜禽、粮油、林特、茶叶、中药材、水产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市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0个,其中国家级19个;拥有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广德黄金芽、泾县“涌溪火青”,旌德灵芝获批安徽省“特色产业+金融+科技”试点项目;“宣州禽业”“宁国山核桃”入选省“一县一业(特)”示范创建名单。

宣城市持续打造“生态宣城·绿色产品”大品牌,全市涉农企业共有安徽名牌农产品65个,注册商标3000余件,其中省著名商标135个,中国驰名商标8件。

十年精耕城市,让繁华与自然同在;十年精耕乡村,让质朴与发展并存。未来,宣城的城市发展画卷将迎来更便利、更宜居、更有活力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