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速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我市创新谋划思路,以数字化诊断“小切口”,实现数字化改造“新突破”。截至目前,已为全市1500余户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免费诊断服务,数量居全省第1位——
“数字医生”车间问诊——我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走笔
记者 何媛媛 徐晨 文/图
数字化车间。
听过给人“问诊”,但你听说过给企业“问诊把脉”的吗?
在我市,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医生”,专门给企业“问诊”,短短几个月时间,已把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都走了个遍,实现全覆盖。
“其实这位‘医生’正是我们为企业提供的数字化诊断服务。”市经信局副局长陈艾红介绍道。
数字化诊断,就是对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深度的、全面的“诊断把脉”,帮助企业找准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等“病灶”,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数字化诊断“体检报告”。
今年年初,市经信局联合市电信公司,借助宣城“工业大脑”,以工信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市实际,细化建立了《宣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上云、设备连接、5G场景、低碳降耗和数据治理5大方面、24个指标,对2022年全市1968户规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进行了全面的“体检”。体检结果显示,有940户企业实现数字化初级转型,321户企业达到数字化深度转型。
通过“体检”了解了大致情况,要想实现健康发展,进一步的“诊断”则必不可少。在前期全覆盖摸底的基础下,市电信公司又组织专家团队对有意向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企业,“点对点”实施分类施策指导。“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为全市1500余户规上工业企业提供了数字化免费诊断服务。”市电信公司首席技术官杨帆说。
免费诊断让企业更进一步地了解到自身问题所在,下一步则是“开方子”。据介绍,目前宣城“工业大脑”已经为690余家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其中270多家已经入驻宣城“工业大脑”,开始了数字化改造。
“医生”的处方效果如何?走进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德思电子电器有限公司的注塑车间,各种机器设备正高效运行,车间里的操作工人却并不多见,只有两块多模块液晶大屏实时显示着产线产能……眼前的一切,已经给出了答案。
“作为一家生产淋浴花洒的传统外贸企业,如何降本增效,使得自身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公司总经理严雨辰介绍,去年,市电信公司在了解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惑后,主动上门为其提供数字化免费诊断,给出了“生产环节不透明、成本控制水平低”的诊断,正切中企业发展之要害。于是,他当机立断,按照诊断方案,对注塑车间的75台注塑机实行5G改造的“试水”。
这一“试水”,便试出了成效:通过5G+数字化连接的应用,德思电子废品率大幅下降,产能得到显著提升,去年一年营收增长10%。
如今,在我市像德思一样,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柏维力通过数字化改造贯通了研发、生产、管理和仓储等业务系统,产品入库合格率从91%提升到99%以上;南方化工泵业通过工业软件应用有效缩短订单交付和整机零件配套时限,平均产量提升了12%;万方织染运用数字化对生产设备运行效率、故障率分析和回溯,改造后天然气消耗量下降约10%,年节约费用约600万元;宣酒集团依托产线生产数据采集,提升了生产和销售的同步性,企业销售同比增长31%……
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丰硕果实为“医生”点赞,也引领着我市制造业产业转型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