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市及所辖七个县(市、区)社会救助绩效评价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6-18 09:16

“十四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市及所辖七个县(市区)社会救助绩效评价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宁国市、郎溪县社会救助工作先后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多维识别,常态化动态监测。依托大数据察民情,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与乡村振兴、教育、人社、住建、卫健、应急、医保、残联等11个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及时预警困难群众信息,实现应定尽定。依托网格化访民意,健全城乡网格员队伍,发挥“前哨”作用,定期开展走访探视。依托优服务问民需,优化审核方式,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事项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办理时限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转变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模式,做到主动发现、帮办代办,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多元供给,全覆盖综合帮扶。救助对象以低保、特困人员为主体扩大到整个低收入群体,将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保障范围。取消临时救助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积极推进“物质+服务”救助模式,1.9万名低收入老人享受居家上门服务,1.5万名特困人员落实“一对一”照料护理。统筹各类救助帮扶,变“单一施救”为“综合施救”。

多方参与,针对性衔接补充。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全面建设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为因重病、重残、重大变故等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救助帮扶。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帮扶救助等活动,成为政府救助的有益补充。全面完成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大力培育专业人才,全市已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216人(其中持证社工1346人),占全市户籍人口1.5‰,登记注册志愿者58.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21.3%。

【责任编辑:金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