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近”享健康服务
——我市持续深化医改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纪实
■见习记者 余结红/文 记者 戴巍/图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徐美东教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消化道微创手术。
建成68个“长三角名医工作室”,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专家号;村民到卫生院开中药免费快递到家;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30分钟医疗急救圈,120救护车抵达现场平均时间缩短至12分钟……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触手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深化医改工作,瞄准“近”的目标,向内持续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对外积极搭建优质资源引进合作平台,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的问题。
找准“小切口”,创新模式惠民生
基层卫生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网底。
寻迹我市医改之路,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的过程。
近年来,我市推进服务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薪酬等综合改革,在全国或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了基层医疗机构“县管乡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双百”综合考评、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县域医疗卫生振兴、智慧中药房、长三角名医工作室等创新举措,宣城深化医改工作获得2次国务院办公厅和3次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作为全省六个、全市唯一一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建设试点,旌德县在破解基层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的实践中交出了亮眼答卷。
该县将具备一定医疗辐射能力的庙首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按照二级医院标准进行建设,并开通院前农村急救点。还组建西乡基本公卫片区和智慧型中医药服务网络,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与此同时,通过创新实行医疗机构绩效分配机制、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机制、村医灵活管理使用机制,打出强化基层保障改革政策“组合拳”。
结合全省“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的有利契机,2023年8月,旌德县开发建设了“两病”一体化管理模块,与全民健康信息、HIS系统、双向转诊等平台互联互通,对纳入“两病”一体化管理的患者进行智能分标、分色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红标患者由医共体牵头医院重点管理与治疗,黄标、绿标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管理与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协同管理和服务。今年已将15758人纳入“两病”一体化管理,其中高血压红、黄标管理9558人,糖尿病红、黄标管理2295人。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原发性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规范管理,自2023年7月1日起,该县对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两病”患者在县域内实施财政兜底免费用药政策。
改革“小切口”,惠及健康“大民生”。2023年,旌德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全县总诊疗量的比例达到69.2%,基层医疗机构出院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300%,县域内就诊率从2022年的70.45%提升至2023年的81.46%。
着力“多圈层”,织密基层保障网
从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到农村急救点的投入运行,再到各项医改保障政策的落实落细,正在朝着“大病不出县”目标大步迈进的旌德县,是我市大力提升县域医疗水平、织密织牢服务网底的缩影。
近两年,在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我市围绕“强基层”继续做优做细做精创新文章,推出一系列加强县域内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新举措——
全面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医疗圈体系建设。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科学布局建设了9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医疗圈,进一步健全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诊疗量、辐射带动效果进一步提升。
在次中心医疗圈体系内,探索建立“医共体——次中心医疗圈——村卫生室”整合型慢病管理模式,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成立了慢病管理中心,整合牵头医院专科医生和基层全科医生资源,组建次中心医疗圈体系家庭医生服务片区团队。
全力建设县乡村一体化农村急救圈。对全市1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急诊科、胸痛中心、重症监护室等急救资源进行整合,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30分钟医疗急救圈。截至今年6月1日,全市已建成了24个农村急救分站、16个农村急救点、37个农村哨点,农村急救范围从之前的30公里以上缩小至现在的10公里,全市120救护车抵达现场平均时间从39.8分钟缩短至现在的12分钟。
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按照“五包十统一”的路径,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牵头的2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截至今年6月1日,医联体累计成立了13个社区名医工作室,下沉专家累计工作日1072天,接诊群众5016次,开展手术207台次、新技术新项目13项。
要让群众病“有”所医,更要“优”所医。
今年,市卫健委研究发布二级及以上医院优化就医服务“医心为民十件事”,聚焦群众看病“难与繁”问题,提出便民优化就医10项具体措施,引导全市医疗机构积极对照标准、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
深融“一体化”,尽享高质量医疗服务
“在家门口就能看上来自南京知名医院的专家,真是方便了我们群众。”7月13日一早,市民高女士拿着母亲的体检资料来到市中心医院,为她看诊的,是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毛庆。
这是市卫健委发挥“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宣城籍在南京名医(青年骨干)联盟等平台作用,组织开展的宣城籍名医(长三角名医)故乡行(宣城行)大型义诊首场活动,来自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等知名医院的20多名专家现场义诊群众1000余人次。
打破区域“壁垒”,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国内一流的名医专家服务,是我市近年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举。
2021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建设工作,将“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和市政府年度重点任务。组织本地医疗机构从长三角知名三甲医院柔性引进名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长三角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名医工作室建设的学科,都是宣城转外患者人次较多、现有诊疗能力薄弱且占用医保基金较多的临床学科,做到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准引才。”市卫健委副主任朱琴介绍道。截至今年6月1日,全市68个“长三角名医工作室”从长三角地区37家知名三甲医院柔性引进了68名高水平专家,累计接诊3.53万人次、带教2610次、查房2218次,开展三四级手术2737台次、新技术新项目209项。
绩溪抓住“一体化”机遇深化与长三角医疗合作。2020年,绩溪县启动与浙大医院的医疗一体化合作、县人民医院成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院,为全省首家与长三角知名医疗机构合作的医院,也是浙大一院省外唯一分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立3个“长三角名医工作室”,让群众在本地就能接受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介入诊疗等顶尖医疗技术。
专家引进来、能力强起来。在宁国,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体化”的载体在持续创新。市人民医院与上海交大分级诊疗与健康研究所共同打造了“长三角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进行深度合作,持续引进和整合长三角众多优质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