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更扬云帆谱新篇——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0-09 09:29

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来宣调研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打造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战略定位和“七个强市”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群众跨越追赶、实干争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宣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7亿元、增长5%;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进出口总额增长21.8%,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奋发之势: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金秋皖南,喜讯传来——

9月19日下午,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广德举行,上海市政府和安徽省政府正式签订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合作框架协议。

作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平台,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致力于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示范项目。该基地总规划23.18平方公里,为广德市康养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构建了“一轴、两心、五谷”的空间布局。

长三角波澜壮阔,皖东南风生水起。

“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8月9日,省委书记梁言顺在我市调研时如是强调。

打造“桥头堡”,争当“排头兵”。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大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平台建设,加速链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资源。

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沪苏浙地区投资项目253个,纳统项目131个、位居全省第4位;实际到位资金408.9亿元,纳统项目到位资金267.8亿元、位居全省第5位。今年省二季度“赛马”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居全省第4位。

积极加入上海大都市圈。举办上海大都市圈规划-2024宣城站研讨会,全域纳入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范围,有望成为上海大都市圈“西翼门户”。

全力推进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建设。获省政府正式批复,成为全国第3个、安徽第1个以“长三角”命名的产业合作区。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招引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

加快建设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省市县三级组建高规格工作专班,全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康养产业对接会,积极推进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正式签约,共同打造沪皖康养合作的示范标杆。

着力完善宣城(上海)科创中心运营机制。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科创飞地运营经验,优化项目入驻和审批流程,举办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项目对接会,加快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入驻,着力构建“研发在沪、转化在宣”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加快打造宣城东部现代服务业新区。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签约落地长三角(宣城)大数据和软件产业基地、长三角(宣城)水运产业服务中心等项目12个,着力打造融入“沪苏湖宣”发展轴的重要平台。

奋进之姿:

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768.938W!异质结领军企业——位于宣城经开区的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件功率再破世界纪录!

近日,全球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组件测试结果公布,华晟新能源喜马拉雅系列G12-132版型异质结光伏组件再获突破,创造了新的异质结组件世界纪录——组件最高功率达到768.938W,组件转换效率达到了24.75%!

这一标志性成就,再次刷新了异质结光伏领域的技术巅峰,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新”出发,向“新”而行。

我市始终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加速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这是持续实施工业强市“6543”计划书写的“答卷”——

优化考核评估办法,更加突出对新签约项目开工率、新开工纳统率、新开工项目投产率、新投产企业入规率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的考核,不断提升项目质量水平。1-8月,全市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新签约484个、新开工432个、新投产365个,分别增长15%、4.9%和26.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7家。

这是全力推动“2+3+4”产业集聚发展谱写的“新篇”——

坚定不移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首位产业,持续推进“2+3+4”产业链补链强链。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0.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1.8%。聚焦打造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举办2024异质结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聚力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382亿元。聚焦打造千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我市高性能密封件及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2024年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上半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420亿元,增长20%。加快建设光伏学院、汽车学院,挂牌成立中国文房四宝现代产业学院。

这是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续写的荣光——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今年以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0户,增长26.4%,均居全省第6位;全市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16家,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长40.53%,增速居全省第1位。1-8月,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两清零”行动完成比例达88%和100%,分别居全省第3、第1位;稳步推进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上半年,全市新增数字化改造企业453户、居全省第2位。

“项目为王”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我市坚持把项目招商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健全完善“半月通报、一月汇总、两月调度、季度观摩”机制,锲而不舍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

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健全驻外招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外招商队伍“主力军”作用,成立宣城经开区投资促进有限公司,推深做实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全力拼抢50亿元以上“金娃娃”项目。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建设全要素保障周会商机制,加快推进宣州宏润新能源、广德寻钠钠离子电池、宁国龙潭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

强力推进项目谋划储备。用足用好中央增加投资的各项政策,围绕“两重”“两新”等领域,因地制宜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共谋划储备“两重”项目369个、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1322个。

奋勇之为: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丰收的时节,走进位于宣城高新区宏润新能源产业园,扑面而来的,是热气腾腾的生产景象——

车间内机械手和传送带运转不停,把一片片加工后的太阳能电池片准确无误地传送到下一道工序。经过划片、串焊、层压、削边、装框、接线盒安装、IV测试等40多道工序后,一片片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变成一块完整的高效光伏电池组件。

“目前二期建设如火如荼,和宣城的创新服务举措密不可分。”宏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宏润泰阳生产副总经理章伟说,在企业准备二期建设时,急需83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48亩补充耕地指标,但却迟迟未能落实。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

今年1月6日,由宣城高新区管委会申请,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牵头召开民营企业土地要素保障2024年第一次“周六会商会”,专题研究宏润新能源项目二期用地事项,同意通过“周转池”完成相应用地指标划转。

宏润是全市重点项目,也是宣州区首个百亿级项目。“周转池”使用的范围,就是聚焦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重大招商引资企业用地需求,让有限土地资源要素向建设项目储备多和招商引资力度大的县市区倾斜。同时,引入土地要素竞争机制,严格项目准入标准,优先保障特色产业、核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在全省率先实行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池”制度,有效破解“项目等土地、土地等项目”的“两等”难题,是我市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市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合力——

深入实施年度90项重点改革任务,开发园区“管委会+公司”改革走深走实。在全省率先实行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池”制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深做实医保监管“集成化”改革,被列为“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国家试点城市。稳步推进市县机构改革,深化行政综合执法、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旌德人口小县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动力——

持续开展“徽动全球”宣城出海行动,加快推进“三区一港”建设,获评全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50强”和“海外仓企业20强”企业数量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2位。开通宣城至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和中欧班列支线,开拓为企服务新通道。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添活力——

营商环境“四个面对面”工作法获中央深改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向全国推广。常态化落实政商恳谈制度,聘请中介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申请优惠政策,建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机制,最大限度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常态化开展“诚觅宣城合伙人·2024百所高校行”活动,持续提升“引人才送住房”政策知晓度,不断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奋斗之绩:

全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城市发展,生态先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赋予宣城的,不仅是一方山水的美丽颜值,更是绿色发展的精神内核。

近年来,我市牢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全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2位;16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93.8%。启动省级“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建筑垃圾排查整治行动,在全市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清理。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绿美江淮行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青弋江(宣城段)美丽河湖建设案例入选省级优秀案例。配合做好省生态环保督查。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夏粮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抓实抓细检测帮扶工作,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枝叶关情,念兹在兹。

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4%、6.9%。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出实招——

统筹推进47项民生实事,市《民呼我应》专刊甄选群众诉求557个、办结556个,带动办结群众反映各类问题16万余个。扎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6万人。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亮真招——

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开展“食安守护”、药品安全巩固提升等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有妙招——

深入实施社保扩面提质行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完善养老服务网格,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在全省率先推进住房“以旧换新”,全力破解“难安置”问题。

时间无言,实干有声。站在新起点,我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责任编辑:鲁建东】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