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十个维度给新一轮中部崛起画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发表时间:09-25 08:40

(一)粮食:靠“天赋+努力”坐稳中国“第一大粮仓”

“湖广熟,天下足。”中部有黄河、淮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华北平原,长江、鄱阳湖、洞庭湖等丰富水系孕育了鱼米之乡。如今,中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粮仓”。

从一些重要数字与著名人物,可以管窥中部的粮食生产实力:

中部六省4亿多亩耕地,约占全国1/4,生产全国近1/3的粮食,近几年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5个在中部。

中部还被誉为“中国的厨房”。网上流传一组食品加工业的数字:全国市场上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以及80%以上的速食酸辣粉都来自河南,全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

中部聚集着大量中国农业界的一流专家。除了声名赫赫的袁隆平院士,不少育种专家来自中部,比如杂交水稻院士颜龙安、“首创小麦/夏玉米万亩连片亩产超吨半粮”的郭天财、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

中部坐稳“第一大粮仓”,不仅靠自然禀赋,更靠后天努力。发力点至少有二:耕地和种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部地区严抓耕地保护,耕地总量和质量都在提升。《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中部多省耕地面积出现增长。

河南2023年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历史性实现“三连增”;湖南耕地面积连续三年“进大于出”,累计净增超50万亩;安徽2023年耕地面积约8342万亩,较上年增加约15万亩,连续3年耕地面积实现净增加;湖北2023年通过“整地、造地、找地、换地”四大行动,当年至少新增耕地面积83.79万亩。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也在提升。河南建设新一轮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安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75%以上,湖南提出要把48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以河南为例测算,1500万亩示范区全部建成后,每亩可多打220斤粮,共计增产粮食33亿斤。

种子是农业“芯片”,中部多省推出种业振兴计划。

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制种大省,杂交水稻供种量占全国1/3以上。一期计划投资100亿元的岳麓山实验室,整合种业领域优势高校、院所、企业,一批创新成果从这里出发,撒向田间沃野。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种业实验室,建设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岳麓山实验室主任邹学校说。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