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发力 产业提质
我市加快构建“2+3+4”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链”式思维,以9个产业链推进组为抓手,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努力构建“2+3+4”现代产业体系,全市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谋篇布局,推进产业链。我市动态梳理产业基础和招商项目情况,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2023年正式明确“2+3+4”产业体系,即汽车零部件、新能源2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及精细化工3大优势产业,文旅、绿色食品、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4大新兴产业。同时,为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依托宣州、郎溪、广德省际毗邻地区谋划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已获省政府正式批复,成为全国第3个、全省第1个以“长三角”命名的产业合作区。聚力建设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达425家、居全省第3位。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年度评估获AAA级,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方阵。广德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分别获评2023年、2024年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
项目为王,完善产业链。我市以实施工业强市“6543”计划为抓手,锚定每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不少于600个、500个、400个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目标,“半月晾晒、每月通报”,充分调动各产业链推进组积极性。2024年以来,各产业链推进组累计接待、拜访企业超4000家,新招引项目596个、总投资2269.6亿元;“6543”计划已于2024年11月底全部提前完成。项目招来以后,落地建设是关键。我市健全完善“半月通报、一月汇总、两月调度、季度观摩”机制,积极开展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建立项目建设全要素保障周会商工作机制,2024年会商用地、用能、环评、水土保持等问题56个、已解决50个,有力保障了招商项目建设。
培大育强,引领产业链。我市着眼以集群式发展促进产业链壮大,构建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宁国市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广德市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泾县电机泵阀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旌德县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郎溪县纺织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年度评估居全省前列。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一企一策”帮扶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2024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57家,累计达640家、居全省第5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3.8%,居全省第5位;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1户,居全省第5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户,居全省第6位。2024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430家、居全省第3位;“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
优化服务,赋能产业链。强化用能保障,2024年1-11月,全市工业用电量142.5亿度、居全省第5位。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2024年全市新增产业用地出让241宗、8687.81亩,以“标准地”形式出让240宗、8662.71亩,占比99.59%、99.71%。建立“链主企业+链属企业+主办银行+主办投行”的“一链两行多企”对接机制,实行产业链企业白名单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试点。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491.34亿元,同比增长18.56%。宁国经开区获评省“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同时,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步伐。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三清零”行动。2024年,全市新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4家,均创新高。(谢承杰 记者 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