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构建“2+3+4”产业体系,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2013年至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从18.6%提高到42.8%。截至9月,这一比重提升至43.8%,居全省第5位。
坚持集群式发展方向。围绕华晟新能源在光伏异质结领域形成的产业优势核心,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570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750亿元;围绕中鼎集团为核心,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获评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650亿元左右,预计全年产值实现850亿元。
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26家,其中国家级各类创新平台21家,省级各类创新平台305家;科技创新指数居全省第5位,全面完成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三清零”任务;设立“宣城人才日”,升级人才强市28条、产业人才政策“宣十条”,赴180所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设立高校人才工作站27个,引进各类人才4.2万人、增长25%,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榜。
坚持专业化推进机制。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产业规划、绘制产业链图谱,强化双招双引,精准有效推进强链延链补链,邀请行业协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加论坛峰会,共商产业发展合作创新之道,成功举办第六届国际异质结大会、2024异质结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产业化研讨会,2024年全国碳酸钙行业年会,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安徽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提供平台。
(梅群 记者 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