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我省创新建立推进“3+N”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
入选省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十件大事、获评省直机关“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百优案例……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省委编办积极推进制度创新,锚定营造最优营商环境目标,创新建立具有安徽辨识度的“3+N”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制度体系,推动自贸试验区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有力助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高质量精准赋权
2020年9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省政府印发决定,建立省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
“特别清单紧扣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赋权优服降本提效’一体推进,系统化建立‘3+N’为主体构架的清单体系。”省委编办负责人介绍,“3”即赋予自贸试验区省级行政权力事项、配套优化公共服务事项、实施中介服务便利化改革事项;“N”为赋予内部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事项,以及后续跟进的综合行政执法、涉企收费等有利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其他未尽事项。
“要什么给什么是常态、给不了是例外。”我省从自贸试验区需求事项入手,逐项与省级部门沟通对接,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外全部下放。
据介绍,特别清单赋予省级行政权力事项145项,涵盖企业投资、市场准入、要素流动、外资外贸等关键指标。其中,赋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园区、企业等认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内、外资项目(权限内)免税确认”等事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有效推动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有力提升外资外贸便利化水平,激发了片区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坚持效果导向,全周期综合赋能
以前,企业办理“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认定”“出口欧盟原料药证明出具”“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转报”等事项,需要在省市间来回穿梭跑动,程序环节繁杂,耗时费力。
赋权赋能后,自贸试验区实行“区内事区内办”、“一网一门一次”办,有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企业群众办事大为便捷。
据介绍,特别清单紧扣产业发展全周期制度保障,做好跟踪评估,查找短板缺项、拓展清单范围、补全赋能链条,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率先推进集成创新、一揽子赋能,增强赋权赋能整体效果。特别清单全流程下沉省级有关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事项43项、内部审批事项4项、事中事后监管事项34项,实现由省级异地服务向片区属地抵近服务转变。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服务便利化
“现在审批不断提速,审批时间大大缩短,服务也很暖心,有力保障了我们项目快速开工建设。”日前,说起在蚌埠开办企业的过程,凯盛君恒(蚌埠)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感满意。
行政权力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成本高等,是企业反映较为突出的堵点难点问题。为破除这一问题,特别清单首创中介服务“四减三优一转”便利化改革,一体推进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突出优化中介服务技术支撑、专业指引、服务咨询,将原必须付费委托中介机构办理的转为企业自行办理。
省委编办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处负责人介绍,自贸试验区服务便利化改革覆盖34项中介服务,其中,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林地使用等,除有重大风险隐患的外,直接取消相关论证和技术评估;医疗器械、医药卫生等准入审批,相关检测、评估等7类中介材料实行容缺受理、快速审批,有效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坚持制度引领,多维度联动创新
去年,信义集团决定在芜湖投资建设玻璃装备国际贸易仓储项目。“从签订投资协议到拿到承诺制施工许可,仅用时3个月。”信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程建设负责人詹绍熠不无兴奋地说。3个月期间,公司注册、土地挂牌、规划方案评审、土地摘牌成交、办理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均在芜湖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
窗口一套清单、审批一颗印章、企业只跑一次,再加上工程建设“承诺制”“容缺受理”,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去年以来,芜湖片区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极简极速”审批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特别清单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制度创新。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充分发挥特别清单基础引领作用,多维度探索体制机制再创新、再优化,联动打造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区、营商环境示范区。
合肥片区创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管理服务,推出人才招引新模式,“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案例。蚌埠片区优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工作流程,审批时间大幅压缩至3个工作日,为企业抢抓商机、提高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省委编办负责人介绍,“3+N”是全面、开放、统一的清单体系,省委编办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即时动态与年度集中”相结合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拓展清单事项,推进特别清单“扩容提质增效”,不断适应自贸试验区需要,促进自贸试验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