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是2023“安徽湿地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安徽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湿地保护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59处,一般湿地517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8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7处,全省湿地保护率达51.8%。合肥市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安徽山川秀美,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安徽省先后颁布《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法规文件,将湿地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创新纳入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内容,将湿地保护率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安徽省通过植被修复、水系贯通、围网拆除、有害生物防控、水禽栖息地修复等措施,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生态功能。近年来,全省拆除养殖围网约1000万米、修复湿地30万亩。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累计恢复修复湿地6.5万亩。
今年以来,安徽省先后印发《安徽省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关于加快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的通知》,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组织领导,加快完善湿地分级管理,推动《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办法》立法,目前已完成立法调研。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安徽省今年还组织实施了16处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今年9月,安徽省湿地保护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安徽省湿地保护协会正式成立。
为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聚焦系统治理,《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即将出台。省林业局还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十四五”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长三角区域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相关湿地项目落地,在重要湿地探索开展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推进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技术标准》等省级技术标准也将陆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