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集聚效应突出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皖江示范区工业、投资、财政收入、进出口、利用外资等主要指标增长继续放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压力增大。 1-4月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43.7亿元,增长15.6%,增幅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4.4个百分点。 “尽管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但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呈现出转型发展步伐持续加快的特点。 ”省统计局有关人士说,在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6.2%,比全省高9.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增长73.6%,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1%。
皖江示范区建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合肥、芜湖的核心地位得到显著增强。 “合肥、芜湖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双核’支撑作用明显。 ”省统计局有关人士分析,今年一季度合肥、芜湖GDP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2位,领跑全省。
庐江汤池影视文化基地、山鹰纸业年产80万吨造纸项目、宁绩高速公路、芜湖东旭光电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奇瑞大型农用装备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企业结伴而来,产业集群转移,项目集聚效应愈加突出。前4个月,示范区在建投资项目8416个,投资规模11156.6亿元,两者分别占全省的69.8%和71.9%。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78个,投资规模8875.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1.4%和72.9%。
承接产业转移的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一批高科技、低能耗、污染少的新兴项目先后落户示范区,如投资75亿元的中节能(铜陵)产业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龙源全椒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资40亿元的汽车拆解及零部件再制造循环经济产业园东方光源集团,投资35亿元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建设项目等。
稳增长压力增大
然而,经济下行之势仍在延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压力仍不容小觑。
对比数据能直观地发现,主要指标回落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全年相比,今年一季度示范区GDP增幅分别回落2.3个和2.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高出全省0.8个和1个百分点。前4个月,示范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913.5亿元,增长24%,比全省低1.1个百分点,亦低于一季度和去年同期。财政收入增幅比全省低3.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3.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
而从工业企业效益来看,行业分化严重,差异悬殊。 “从行业看,今年一季度38个工业行业中有13个利润同比减少,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汽车制造两行业减少最多,分别减少11.1亿元和8.6亿元;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黑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三个行业净亏损额分别为0.1亿元、0.6亿元和4.8亿元。 ”省发改委皖江办有关人士说。
“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偏重的产业结构未有明显改观。 ”分析人士指出,一季度,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1814家,占全省的66.9%;实现增加值356.2亿元,占全省的75.7%,占其同期规模以上工业的31.6%,高出全省4.2个百分点。其中,马鞍山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1%,高出全省44.7个百分点;铜陵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7%,高出全省52.1个百分点。
提升水平加快建设
怎样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更加凸显示范区的品牌价值?
目前,示范区招商引资态势仍然良好。今年1-4月份,示范区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2432个,实际到位资金886亿元,增长20.5%,连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接下来,要继续强化皖江示范区品牌推介,完善产业承接载体建设,大力招商,引资选资,积极主动参与长三角地区分工合作。 ”有关专家建议,要精心策划系列宣传活动,向海内外高强度、高频率宣传近年来示范区建设的成就、亮点、优势和美好前景,进一步扩大示范区的影响和知名度,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技术升级创新的过程。省统计局有关人士建议,应适时召开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回顾两年来示范区各项规划实施及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总结成效、经验,查摆问题,提出新要求,改进工作,优化措施,扩大成效。
针对皖江示范区内工业投资结构渐趋优化,产业升级态势向好的状况,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瞄准国家适度扩大内需、加快项目审批的时机,精心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争取快批快建;同时,创新体制和机制,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加快集中区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