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新规推出在即,专家认为须严防内幕交易
记者近日从中国证监会获悉:目前证监会正在积极研究上市公司包括高管在内的员工持股计划,相关暂行办法将在近期推出。在股市连续下跌的市场背景下,推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是出于何种考虑,将对股市带来怎样的影响,实施过程中又将面临怎样的问题,本报记者就此独家采访了监管部门和相关专家。
当前推出员工持股计划,风险相对较小
“员工持股在美国等成熟的资本市场非常普遍,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领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表示,员工持股计划对员工、公司、市场三方都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也存在员工持股的情况。据统计,我国当前共有285家上市公司推出过股权激励计划,涉及37亿股,平均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但这些股权激励计划主要针对公司高管层,针对普通员工的持股计划较为鲜见,只有少数银行等上市公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职工推出过类似的持股计划,如建设银行在2007年推出的“建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把员工个人利益和公司发展捆绑在一起。”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表示。
记者了解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一般会对相关员工持股期间的经营业绩和工作表现设立一定的标准,从而保证持股计划能够切实发挥激励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如2011年5月,长春欧亚集团公司提出针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二级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的股权激励计划,采取了公司设立激励基金,按照年净利润增长率提取激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发放给相关员工的方式。
除了对员工工作的激励和公司治理的提升等作用外,赵锡军认为,实施更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对于资本市场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十分明显,“通过公司员工对于公司股票的买卖行为,可以给资本市场投资者传递更加明确的公司经营状况的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作出投资决策。”
郭田勇表示,“在目前市场环境低迷、指数点位比较低的情况下,推出员工持股计划,风险相对较小,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时机。” 如果能够通过相关法规和政策,推动一批上市公司推出更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可以稳定市场信心,利于资本市场发展。
据悉,很多发达国家都通过一系列法规鼓励企业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美国从上世纪70 年代以来,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为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及有关各方面提供税收优惠,使员工持股制度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目前美国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与退休计划结合,是一种福利计划。
专家建议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模式
郭田勇教授认为,员工持股计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内幕交易,这方面是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监管还比较薄弱的环节,应该更多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美国,对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较为成熟的做法和严格的限制。典型的美国员工持股计划要求至少应该有70%的非高薪阶层员工参与这个计划,由员工股份信托基金从银行借款购买公司股票,但不直接发放给员工,而是放在一个悬置账户内,随着借款的偿还,再按照确定的比例分次转入员工个人账户。已经分配到股票的员工以个人名义行使表决权,尚未分配到参与者手中的股票由受托人或基金执行人行使表决权,员工拥有的股份在一定时期内不得兑现或转让。对于员工参加持股计划而得到的股票,如果员工希望变现,公司有责任用当前公平的市场价格购回这些股票。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避免员工持股计划造成内幕交易的主要办法是将股票委托给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运作,再由监管部门对其加强管理。”赵锡军教授认为,要监管分散的员工个体存在很大的困难,而通过第三方机构监管来防止内幕交易则要有效得多,还可以更好地保障员工的收益。例如美国铁路工会代管的大部分铁路职工股,都是由高盛公司管理运作的。
除了内幕交易外,赵锡军教授还认为,作为一种员工奖励措施,员工持股计划也涉及到税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规,为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进创造好的制度环境。
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必须严格遵守市场交易规则,同时还要全面加强内幕信息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利用员工持股计划进行内幕交易。正在制订中的相关暂行办法也会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管理作出详细规定,对防止内幕交易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短期带来增量资金,长期不改变市场运行趋势
赵锡军介绍说,在成熟市场国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