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国科大正式启动新一轮“百分百”自主选专业工作。为让每个学生学其所好、学有所长,2002年起,该校在本科生中实施以兴趣为导向、自主选专业的创新举措。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科大学子如今拥有百分之百选专业的权利,学校不附加任何门槛。此项改革开创国内高校“百分百”自主选专业之先河。
科大自主选专业,真能做到“百分百”?会不会出现“冰火两重天”局面?记者日前带着这些问题,来到科大一探究竟。
读什么专业,学生自己“说了算”?
调查结果
本科生至少有3次选专业的机会,多数同学能够如愿。如仍找不到“最爱”,修完“钟情”专业认定课程、达到要求,即可获该专业学位和学历证书。
当前,国内不少高校允许本科生转专业,但往往设置不少“门槛”。允许学生“百分百”自主选专业,科大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读什么专业,真由学生自己“说了算”?
“我校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有3次选专业的机会。 ”教务处处长蒋一介绍,第一次是入学一年后,可根据兴趣在全校范围内选择学院或学科类;第二次是大二结束后,可在学院或学科内选择专业;第三次是三年级后,可调整专业或按个性化修课计划学习。
记者了解到,每年春季学期,各院系均会向教务处申报所能接收学生的数量,教务处汇总后在网上公布,学生自由申请。各学院根据情况,综合遴选录取,个别院系要面试。 “只要有院系愿意接收,原来的院系就不允许‘设卡’阻拦,教务处可直接将学籍转到学生所钟情的学院。 ”蒋一说。
“只要自己努力,基本能如愿。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9级学生周丹透露,她当初是被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录取,大一结束后通过申请,顺利转到自己喜欢的化学院。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科大八成以上申请转专业学生实现愿望,最高一年有91.1%的申请者如愿。
如果3次选择机会都未能选到“最爱”,怎么办?2012年,科大又出台新政策,对申请转专业未被接收的学生,可在学籍不变的情况下,由学业指导专家为其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修读完“钟情”专业认定课程、达到要求,即可获该专业学位、学历证书,不受原学籍所在学科或专业限制,从而“百分百”满足了学生自主选专业的需求。
“自由恋爱”,如何应对冷热不均?
调查结果
起初,确有个别院系遇到“逃兵”多、“投奔者”少的尴尬。不过大规模“跟风”申请转专业的情况并未发生,各专业转入、转出人数基本持平。
“刚放开时,确实出现了冷热不均现象。 ”副校长陈初升坦言,随着改革、配套措施逐步到位,学生选择专业越来越理性,每年提出转专业的人数,仅占每届学生总数10%左右。
教务处的统计数据,证实了这一情况。以2011级学生为例,这届学生总数为1814名,2012年各院系可接收学生590名,仅有192人申请,最后164人如愿,如愿率达85.4%。
“每个学院都想留住成绩好、有潜力的学生,且又想将其他院系的尖子生吸引过来。 ”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冠中说,自由选专业,对于院系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冷热不均情况,学生流出多的院系总是想方设法加强学科建设,增添专业魅力,逐步扭转不利局面。流入多的院系则要居安思危,保持自己的优势。
为了“招兵买马”,每年自主选专业前,各院系均会以专题报告等形式向学生推介专业,组织感兴趣的同学深入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实地考察,并请出本院系最“牛”的教授出场“吆喝”,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为帮助学生找到“最爱”,学校去年还专门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为转专业、跨学科交叉学习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兴趣为师”自主选择,效果怎样?
调查结果
以兴趣为导向,允许“百分百”自主选专业,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绝大多数学生转专业后成绩优秀。
“重新选择专业后,由于兴趣浓厚、目标明确、动力强劲,绝大多数同学成绩上升较快。 ”教务处副处长李蓓透露,前不久举行的第32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仪式上,33名获奖本科生中有近四分之一转过专业。
“喜欢才能学得好。”周丹如是说。“郭沫若奖学金”被科大学子视为最高荣誉,周丹是本届“郭奖”获得者,不久将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大一下学期,她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便与所在地空学院的教学秘书商量,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