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青年主播利用网络直播方式销售农产品。新华社发
巧手织就脱贫路,在赤水市长期镇康桥社区,一名女青年在展示钩织产品。新华社发
小镇青年和城市青年的收入中位数和消费中位数 制作:周艺珣
城镇青年和小镇青年婚姻状况 制作:周艺珣
四川眉山青年果农直播带货。新华社发
编者按
小镇青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具有特殊性的青年群体。在他们身上,曾有被片面夸大的幸福感,也曾有被污名化的“旧标签”。实际上,他们既不是游离于时代发展的“桃源中人”,也非一事无成的问题青年,而是一群同样有着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年轻人。作为《智库》与《光明调查》联动报道的首篇文章,2月18日,《光明调查》聚焦小镇青年中的返乡创业族,讲述他们的“归巢与守望”,在读者和网友中激起了热烈反响。今天,《智库》把目光投向更大范围,邀请专家撰写研究报告,以数据分析与理论梳理为小镇青年整体“画像”,展示他们的群体现状、突出特征、发展瓶颈,并就如何助其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提供对策建议。
依照通行标准,本报告将小镇青年定义为居住生活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35岁及以下群体。在我国城市化率逾60%的当下,小镇青年与大城市青年人口比约为8:2,其生存发展状况,将显著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未来走向。本报告梳理小镇青年群体现状、突出特点,为拓展其发展空间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帮助党和政府因势利导持续推动,促进小镇青年拥有出彩人生、创造时代价值。
能读书、会消费,享受家庭也憧憬成功
——小镇青年群体现状及突出特征
生活在西部某县城的小董,最近迷上了“五条人”乐队的歌。那个遥远的汕尾小县城,却有着他倍感亲近的日常图景:街巷邻里、餐馆歌厅,匆匆掠过的摩托车……在34岁的小董看来,生活既像贾樟柯的电影那样写实,又不乏诗歌一样的意境。他身边,有刻苦努力的“小镇做题家”,有沉迷“出道梦”的准文艺青年,更多则是按部就班的工薪一族。“日子很温馨,可有时也觉得太‘温吞’。毕竟,我们的梦想也很大。”
教育水平:大学毕业生比例超四成,学历水平日益提升
从年龄结构对比看,小镇青年平均年龄与城市青年差异很小,分别为26.8岁和26.6岁。小镇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比城市青年少1.3年,分别为12.5年和13.8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小镇青年占比45.1%。
小镇青年学历水平日益提升,与当前我国教育水准整体提高呈正相关。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真正进入普及化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有50.9%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十三五”期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9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大学一年级水平。
消费能力:实际购买力不输城市青年,成为推动消费有生力量
从调查数据看,城市青年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10万元,小镇青年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8万元;城市青年家庭年消费中位数为72700元,小镇青年家庭年消费中位数达64850元。考虑到物价、房价影响,小镇青年实际购买力和生活质量不亚于城市青年,其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城市青年。
现实生活中,小镇青年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保留量为40%,大城市的高房贷、高物价及汽车限购等因素,造成家庭汽车消费下降。小镇青年则较少受上述影响,家庭汽车保留量高于城市青年。数据显示,奢侈品消费在三四线城市的增长率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小镇青年成为推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新生力量。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小镇青年下单量占“新国货”销售总量近一半,增速明显高于城市青年。
婚姻家庭:单身比例低于城市青年,已婚家庭半数生育二孩
数据显示,在城市青年与小镇青年年龄结构相差无几的前提下,未婚城市青年占比超55%,而未婚小镇青年只占43%。2019年,上海户籍人口平均初育年龄已超过30岁。已婚城市青年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为29.89%,而已婚小镇青年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为49.36%。小镇青年的婚育成本显著低于城市青年。约50%的城市女性青年表示难以调和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小镇女性青年有此担忧的比例则低8个多百分点。
职业情况:“回流青年”带动效应明显,准备创业比例高于城市
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中近半数曾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平均年限超3年。这不仅使他们开阔了视野,也获得了创新创业动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云技术使小镇青年拥有了不逊于城市青年的创新创业环境,同时,他们多能搭上三四线城市兴建科技园、发展新兴科技产业的东风,进入青年创业孵化园或科技创新园区,享受线上线下融合、孵化融资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
小镇青年回流创业,带回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一股示范力量。联合调查数据显示,15%左右的三四线城市青年有较强的创业诉求和一定的创业准备,高出城市青年一个百分点。很多小镇青年创业不仅是为赚钱,更希望在家乡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
“有追求成功的理想,缺少实现成功的路径”
——小镇青年主要困惑及发展瓶颈
小董把初中同学微信群戏称为“大家来吐槽群”:从省城大学毕业回来就业的小学教师觉得生活乏味,连可以打卡的网红店都没有;开家具店的小老板为门庭冷落叫苦;而在县委机关工作的发小虽然从不说什么,却每年雷打不动参加两次公务员考试,一次国考——想去深圳等大城市看看;一次省考——说不定能就地晋升。
家庭收入及工作稳定性与城市青年差距较大
从调查数据看,小镇青年也面临着物价上涨、子女教育、家庭养老等一系列问题,与城市青年相比,最突出的两大劣势是家庭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小镇青年选择“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的比例为29.61%,城市青年为23.72%;小镇青年表示“家人无业、失业或工作不稳定”的比例为25.58%,城市青年为17.60%。小镇青年中雇主/老板/自营劳动者比例达22.5%,而城市青年为13.5%;城市青年作为雇员或工薪收入者的比例高达83.5%,而小镇青年仅有72%。小镇青年中个体工商户比例达26.0%,比城市青年高出近一倍;小镇青年没有单位的比例为6.1%,比城市青年超出两倍多。可见,小镇青年“老板”光环背后是较弱的抗风险能力。
职业发展瓶颈明显,工作满意度偏低
小镇青年普遍面临职业发展天花板,尤其是在县城特有的熟人社会中,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影响职业发展的潜在因素。数据显示,小镇青年对工作满意度评价不及格的比例为23.4%,远高于城市青年的18.2%。
由于职业发展瓶颈和过上好日子的渴望,小镇青年的成功动机更大。58.5%的小镇青年相信“今天仍能‘白手起家’创业成功”,远高于城市青年。小镇青年跳槽频率较高,近四分之一小镇青年最近三年跳槽两次及以上,而城市青年占比不足五分之一。可见,小镇青年有追求成功的理想,却缺少实现成功的路径,就业稳定性不足。
生活幸福感和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有待提高
尽管小镇青年生活压力不大,幸福感却不高。同意“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占比34.1%,低于城市青年的38.4%。看似安逸的生活背后,同样是需要面对的重重压力。
小镇青年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地方政府信任度不高。调查显示,小镇青年完全信任区县政府的比例仅为22.3%,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不高。
精神文化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已经成为青年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小镇青年使用网络的热情毫不亚于城市青年,但几乎每天都使用网络进行工作的只占三分之一,而城市青年接近一半,这说明移动网络对小镇青年更多是娱乐工具而非工作工具。小镇青年已成各类网络娱乐平台争相追逐的客户群,一些涉黄涉赌平台也将小镇青年视为主要客户。
小镇青年并非不愿享受高雅文化,而是缺乏机会。今天,大部分县城都有较好的电影院,却很少有歌剧院、话剧院等高雅文化场所。2016—2020年,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电影票房占比不断升高,2017年影片《战狼2》票房中,一线城市占18%,二线城市占40%,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占42%。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小镇青年缺少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选择,只能将休闲时间交给电影院和网络。
网络依赖度高,隐私保护意识不强
小镇青年上网比例和时长不亚于城市青年,已成为短视频、游戏、影视剧等网络娱乐产品的主要流量来源。但在谈及“现有法律法规对保护消费者隐私做了较好规定”时,63.8%的小镇青年表示同意,而城市青年表示同意的只有51.8%。因此,小镇青年更容易被各种依靠个人信息的算法所利用。
既壮大“小镇”,也提升青年
——小镇青年成长发展对策建议
小董曾经离开过。大专毕业后,他去珠海闯荡,三年前回来。“有些积蓄和经验了,在家也能成事。”一个重要原因是家乡的变化——随着旅游业发展,小镇越来越干净、美观,夏秋季节挤满游客。他在景区旁开起农家特产店,得到了镇长当面鼓励。困难也不少:流动资金不宽裕,同质化小店越来越多……“盼着政府好好规划一下,也多给些贷款、租金方面的优惠政策。”
助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小镇青年整体就业质量不高,职业发展空间相对狭隘,职业稳定性偏弱。帮助其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通职场进阶空间,是提升小镇青年生活品质的关键。
在“回流青年”日渐增加的当下,要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创新创业。针对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问题,要协调多方共同努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合理引导资本进入、核心技术落地、关键人才落户,打造小镇新业态。
推动城镇实体经济发展、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三四线城市和县域经济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撑,充分利用土地、人力等比较优势,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基础制造业向中小城市及县域转移,利用网络技术打开市场,发展数字经济。
建设高质量的终身学习和教育体系
加大终身学习和教育体系建设力度,着力研发在线网络教育资源,让小镇青年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打通高等教育与高质量就业之间的断层,突破职业困局。
优化精神文化生活环境,保障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
部分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在题材、内容上呈低俗化倾向,影响小镇青年价值取向和文化品位。必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借助法治力量引导小镇青年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向。
不断提升基层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开政府决策过程;塑造负责任政府形象,依法行政,让政府工作有章可循;推动网络问政,倾听小镇青年的诉求,调动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作者: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