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怎样答好“毕业消费”这道题?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表时间:06-30 20:14

新闻回放

2021年全国高考的大幕至今已落下半月有余,伴随长达近3个月超长暑假的到来,“嗨玩放松”“外貌蜕变”“培训提升”成了考生们度过这段告别与启程时光的关键词。与之相对应的是,庞大高考生群体近期集中开启旅游出行、电子产品、医美、培训学习等消费模式,正逐步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活力,成为“后高考经济”的消费主力。

主持人语

“后高考经济”与商家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但也是消费社会的客观现象。自这个概念出现伊始,媒体和相关部门每年都告诫准大学生们要理性消费,甚至给出具体的消费建议。但消费者作出的选择是受心理和社会影响的,准大学生对商品与服务的追求,除了实用价值,还有身份建构与认同。本期几篇评论出自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之手,他们超越一般的理性劝导,不仅从经济人的视角,更从符号人、文化人、社会人的角度对大学生们提出中肯的建议。

答好“毕业消费”这道题

高考落幕,高中毕业生又成为“后高考经济”的消费主力,电子产品、旅游、医美、技能培训等消费火爆,商家也设法在其中捞金。

这种消费火爆现象很正常。长达近三个月的假期让学生拥有充裕的自主时间,不少家长也很乐意将消费自主权交给孩子。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学生社会经验尚浅、消费观念未必成熟,有容易陷于消费认同的倾向,即个体通过消费手段来表达自己与他人或群体的异同点,突出表现为炫耀性消费和符号消费。青少年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渴望通过时尚、潮流、个性等元素来表达自己或融入群体,往往成为符号消费的忠实追随者。与其说有些人看重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倒不如说是对商品背后“意义”和“内涵”的追求。如果家长一味满足这种消费需求,则有可能助推孩子冲动消费。

在“后高考经济”的消费认同中,受到物或符号驱使的并不限于高中毕业生,家长也不例外。如升学宴本是为分享孩子升学之喜,感谢师恩,但当下的升学宴不少已变味为炫耀或作秀。而真正的主角——准大学生们——在推杯换盏中,价值观会不会受负面影响,反倒少有人在意。

偶尔为追求身份或价值认同的消费,本身未必有多大危害。不少学生和家长也抱着“就这一次”的想法,默许了若干非理性消费。可是,科学的家庭教育不仅包括高考前家长对孩子的全方位帮助,更难得的是高考结束后家长们在包括消费观念在内的教育细节上花点心思,让孩子自己扣好人生的扣子。

有媒体报道,高考结束后山西一位老师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山西骑行至上海。在这次特殊的毕业旅行里,随着双轮飞驰,课本上的内容成为孩子们眼前的真实风景。这种生动的教育告诉我们:人生远不止是当下的一场考试!后高考的消费问题既然摆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就应该答好。(崔逸星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身份转变无需消费来证明

每年高考结束,毕业生总能掀起一波消费高潮。身份转变的诉求影响不小。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紧张,高考结束后,学生或多或少想抛却高中时期“苦行僧”的形象。很多女生在高考结束后选择染发、化妆等一些高中阶段被禁止的行为。还有不少毕业生在高考结束后,会要求父母为其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这无可厚非。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这些都是必备品。但也存在部分毕业生不顾家庭经济实力,以“邀功”心态强求父母购买高端奢侈品的现象。这些行为背后都隐含着学生转变自我身份的诉求。

但是,依靠消费来进行身份转变并非最优方式。毕业生尚未有自主谋生的能力,一切开销依然来自父母。过度消费只会增加家庭负担,引发家庭矛盾。高中和大学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高中生活是“三点一线式”,而大学生活更宽松自由。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更加自主自立,锻炼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

在近三个月的假期里,毕业生可以适当放松,但不能自我放纵。做好高中和大学的衔接,是这个假期里学生最该认真思考的事情,可以提前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可以培养一份兴趣爱好,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可以利用假期加强锻炼,野蛮体魄。这些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的转变才更凸显一名准大学生的身份特点。(王为民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里子过硬,面子才更有光

据媒体报道,高考后学生扎堆美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后高考时期医美消费的火热,折射出学生强烈的个性表达诉求和短期内自我评价标准的迷茫。

囿于备战高考的学习压力和中学校规校纪,大部分学生对自我外貌的关注处于“被压抑”的状态。高考过后,压力一时间得以释放。医美对刚刚走出高中的学生而言格外新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商家的推波助澜,学生很容易在美容过程中获得“蜕变”“展示自我”的假象体验,舒缓求学过程中紧绷的神经。

高考后适度美容本身无可非议。面对即将步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新的校园、新的平台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点,这种心理应该得到理解。但医美经济的火热让我们不得不有所警醒,学生对容貌是不是存在过度关注甚至出现了容貌焦虑的心理亚健康现象。如果存在,学校老师特别是家长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醒和引导。

外貌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榜个人独特的性格与气质,但也只是“锦上添花”,内在学识、气度所养成的气质远比一时“面子”上的光彩更具有魅力。尽管大学给予学生更加自主、展示个性的空间,但学习依然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况且学生自身并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医美本身也存在较大的风险。这些潜在的问题都需要被看到。

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应当树立健康的美容观念,提防落入容貌焦虑陷阱,充分利用高考过后的假期时光审视自我、悦纳自我,对未来的发展、提升作出合理规划,别被“容貌至上”的错误观点带偏。(孙逸菲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