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安徽"林长制"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时间:04-04 10:05

旌德县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文明网讯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刷爆了旌德县老百姓的朋友圈。

对于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的旌德县来说,“生态环境保护”一直被旌德县的老百姓视为生命线,峰峦叠翠、森林广袤、天然氧吧……这些都是旌德带给外部世界的第一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守护“绿水青山”,且让“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绿宝盆成为聚宝盆,并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旌德县、宣城市,乃至安徽省,从上到下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道真题。

山有人管理,林有人护了,不砍树也能致富

春风又绿江南岸,早春时节的皖南大地,满目绿水青山,令人流连忘返。旌德地处皖南地区,素有“山区小县、林业大县”之美誉。

“现在山有人管理,林有人护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了!”

“游历在这诗画般的山水间,仿佛到了欧洲的哪个地方。”

走入旌德县白地镇,山高林茂、四季常青,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不少村民告诉记者,绿水青山,不仅仅是展示今日旌德的“金名片”,而且成为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

自去年9月以来,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在旌德县有条不紊的展开,林长制自率先在全国试点推行,并形成制度在全省推广,旌德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绿色答卷,这其中,旌德县白地镇党委书记柴长宏便是林长制这项工作的积极践行者。

“过去,我们靠砍树维生,现在不砍树,镇里的山管护变得更好了,生态环境变得更美了,林子变的更值钱了,实现了森林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柴长宏告诉记者,旌德县白地镇推行“林长制”一年来,全镇林业产业化飞速发展。仅2017年一年,全镇实现林业产值2.5亿元,就近为310多家农户提供工作岗位,带动了1100余户林农增收1500万元。

“过去吃大锅饭,现在可不行了,这一片森林若是失火,那就是我的职责!”在旌德县兴隆镇,党委书记金新木表示,林长制带来的变化主要在于,护林责任更加明确,守林效果更加明显,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主人。

金新木说,兴隆镇有九千多亩地森林资源,过去,村民坐拥生态富矿,却一度陷入贫困。特别是三峰村,毗邻黄山区,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作为距离县城最远的村之一,三峰村却是省级贫困村。

为了改变贫困状况,三峰村积极探索发展新路,2017年实行林长制以后,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一跃达到了29.1万元,所有贫困户已脱贫。过去的省级贫困村现在是省级美好乡村,村庄已整村脱贫出列。

“保护好了就是永久性财富,保护了绿水青山,就能转变成金山银山,也能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加入保护森林资源的行列。”金新木感慨说道。

谷外古樟成荫,石径倾斜,谷内花园溢香,春意盎然

三级林长制,层层抓落实,推行森林旅游,增加集体经济

漫步在三峰村悠然谷,头上青松翠柏枝叶繁茂,足下芳草青青花香扑鼻,耳旁鸟语祥呜声声不休。谷外古樟成荫,石径倾斜,谷内花园溢香,春意盎然。

顾雪峰是这一生态旅游度假村的负责人。他说,悠然谷项目开工已有三年,今年初试营业。之所以选择投资旌德,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自驾游来到这里,发现了这一片世外桃源,感觉保护的特别好,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顾雪峰说,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悠然谷项目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林长会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项目遇到一些土地流转方面的问题,旌德县委书记周密,也就是三峰村悠然谷生态旅游度假村的林长,从朋友圈得知以后,第一时间前来调解,在水电交通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

“如果没有林长的及时调解,我们的工作也不会进展的这么顺利。”顾雪峰说,作为一个外地人,来到旌德投资经商,本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从县级开始,就得到当地县、镇、村三级林长的鼎力支持,工作人员每天前来查看问题,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旌德县一些地方的发展发生了对绿水青山造成破坏的现象,2017年9月以来,旌德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环境的治理与生态的修复工作,与合肥、安庆一起,先行试点林长制,重新恢复绿水青山。

旌德系列举措在全省脱颖而出,起到了领军改革和推进的作用。

2017年6月,根据镇、村辖区范围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地形情况,旌德将10个镇划分为40个区域、68个村(社区)划分为200个区域,共设立镇级林长40名、村(社区)级林长200名,实现了林长全覆盖,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

谈及林长制的体会,旌德县委书记周密这样表示,旌德率先在全省县级层面推行林长制,全面构建立意新、框架新、模式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体系,筑牢绿色发展根基,走出绿色发展新路,绘制绿色发展的旌德新答卷,呈现出“林长制、林长治,不砍树、能致富”的良好景象。

“林长制、林长治,不砍树、能致富”,很好的概括出这一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精髓和亮点。

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风光优美,雀鸣幽谷,鸟唱深山,演奏出山野的灵动声韵

荒山变青山,青山变宝山,林下经济成为了群众幸福靠山

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旌德县西南部,距黄山仅30公里,总面积3.223万亩,森林覆盖率90.8%。近日,记者走进园内看到,这里风光优美,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园内碧峰飞泉,林间流瀑,砰石撞崖,更兼雀鸣幽谷,鸟唱深山,演奏出山野的灵动声韵。醒目的湿地空指led显示屏实时监测这里的环境指数。

张文博是天毛山种草药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今年51岁。看起来朴实憨厚的他在这片纯粹的天然氧吧内,开展合作社经济已有多年。他说,县里有规定,建设合作社不砍树才能种植名贵中药材。

张文博的合作社目前从事种植白芨、重楼、黄芪等系列知名中药材的野生驯化。目前社内106户村民一年收入能达到200多万,平均一户收入达到了一万多,真正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

张文博说他从2000年就开始收购草药,从事中草药加工的生意已有多年。坐拥生态富矿,加上旌德天然的绿色环境,在政策的指引下,张文博等村民开始探索发展林下经济,从砍树到看树,在不损坏一扫一木的前提下,去山上种植白芨重楼,进行野生驯化。

对市场的准确评估和超前的经营理念,让张文博等村民享受到生态富矿带来的红利。到2017年,张文博的合作社平均亩产已到4500斤左右,一亩地利润到30万左右。

和张文博一样,从事中草药种植加工的合作社越来越多。黄国忠所在的丰谷家庭林产是白地镇高家村的一家集育苗与销售于一体的家庭林场。如今租赁出去400亩进行林业经营。

黄国忠说,在从事林业经营期间,镇里首先给他担保了100万,解决了家庭林场产品加工和土地管理、苗木培育的资金难题,他为此感到十分高兴。

记者了解到,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是整合周边9681亩林地,在不影响既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以保底分红的模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收15万元,实现“看看也来钱”。而景区自从去年底正式挂牌生态景区,绿水青山在这一场生态改革中依旧生机焕发。

“小康不小康,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一年来,旌德县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核心任务,以森林公园、国有和集体林场为重点,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

目前,旌德县的县、镇、村三级林长制较好解决了队伍不稳定、管护不及时的问题,由“一家一户”管变成全社会共同管;由“管不好”变成“管得好”;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变成“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形成了市县林长抓示范、乡村林长抓实施、民间林长抓经营的生动局面,有力促进了林区发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林长制是安徽的创造 去年宣城森林休闲和旅游收入106亿

记者从宣城市了解到,工作中,该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林业产业链条长、从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贴近贫困人口生活的特点,创新林业扶贫机制与模式,大力抓好生态扶贫、产业扶贫,该市向3605个贫困户发放森林生态补偿资金224.38万元;73个贫困村落实补贴资金709万元,134家林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515户1134人就业,户均补助收入400元左右,实现稳定脱贫。

实施林长制,荒山变青山,青山变宝山,群众由过去卖树木转变成卖生态,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群众幸福靠山。去年该市山区农民人均林业综合收入达到3885元,增长12.3%,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去年该市森林休闲和旅游收入106亿,旅游人数1250万人次,真正实现群众所说的“看看也收钱”。

此外,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推进林权股份合作,该市有107万亩林地实行股份制,5.2万农户变股东。实施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鼓励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去年新增林地流转面积15万亩。

下一步,该市的林长制的经济转化还将朝着两个方向齐头并进,一是乡村振兴,一是产业转型,从过去的砍树变成现在的看树,从林中发展到林下,主要目的是多方增加老百姓收入。而按照省级林长第一次会议的部署要求,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建成到省一级的五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记者 顾继月 夏雨晴 实习生 解修霞)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