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安徽省广德县桃州镇居民生活不断发生着这些变化——
“邻里一家人互助大家亲”、“移风易俗、尊老爱幼……”一面面文化墙各具特色,活泼生动描绘着文明主题。
未成年人活动室、图书室、宣传文化室、科普教育室、普法教育室……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各类功能室设备齐全,居民在此享受闲暇时光。
文明实践大讲堂内,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好人宣讲、法律知识讲座、老兵讲故事……场场爆满,居民听的津津有味。
记者从广德县文明办获悉,自2018年起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该县已有桃州镇24个村和社区挂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文明实践带来的变化接踵而至,居民幸福生活迈上快车道。
一变:过去环境脏乱差今天秩序井然
“以前,大家都将楼道当自家地皮,旧家具家电、不用的锅碗瓢盆都堆在一起,既堆积灰尘还滋生虫鼠,清理完没多久又会有新的杂物堆积。”桃州镇苏觉社区物业经理王丽红谈论起过去的卫生状况直摇头,深表“苦不堪言”。
2007年7月,苏觉社区950户居民正式搬进紫竹园小区,住进了明亮宽敞的“小高层”。生活条件改善了,可生活习惯却没有随之发生改变。搬进去没多久,王丽红便发现,楼道杂物堆积,小区绿化带成为“菜园子”,车辆停放横七竖八,种种问题困扰着社区管理者。
解决办法落在了小区志愿服务队上。2018年5月,来自社区80多位热心居民自发组成治安巡逻志愿服务队,走进街坊邻居家里,开展文明宣讲,清理楼道杂物。
“玲玲妈妈,广德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你晓得噻?以后下班电瓶车咱们都不停楼道里哈!”
“大爹讲得对,停在楼梯道走路也不方便!”
这其中,已有77岁高龄的老党员志愿者丁祖贵自发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每天热心走门入户,劝说邻居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由于德高望重,大家都很听他宣讲。
在丁大爷等志愿者志愿服务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小区环境变了个样,楼道环境干净整洁。不仅如此,通过合理改造部分绿化带,施划停车位,配合物业保安和志愿者的日常巡逻,小区停车秩序井然。说起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居民都竖起大拇指。
二变:过去“没事打麻将”现在“上台秀一秀”
硬件环境提升不难,如何找准发力点,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两年前,景贤社区居民程瑞芬的生活是这样的:一大早,他提着水壶来到公共绿化带内的“小菜园”查看蔬菜的长势,下午约上几位牌友打打麻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手机和打牌上。
现如今,“菜园子”不种了,社区的群众文化广场搭起了戏台子,政策宣讲、文艺表演轮番上演,程瑞芬有空就参加,他说,既好玩又能学到知识,遇到社区组织广场舞活动还和舞伴们“上台秀一秀”。
“我们小区住户都是安置村民,以前全是一个村子的,关系都很近,自从住进小区,大家白天都忙着工作,邻里走动少了关系也淡了,居民提议希望办一些能增进邻里感情的活动。”与景贤社区相似,相隔不远的荷花社区书记彭典兵如是说。
2019年5月4日上午,荷花社区首届“全民健康行,和谐邻里情”趣味运动会正式开幕,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近3个小时的活动,12支参赛队伍摩拳擦掌,参与居民达650多人。活动现场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居民们在交流与比赛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桃州镇打造出了自己的“志愿密码”。据桃州镇工作人员胡俊霞介绍,各文明实践站收集群众对于开展活动的意见建议,每项文明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
温暖星期三、“老来乐”、幸福365、“荷家欢”、“爱芽”公益小天使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书写着文明新风,乱扔纸屑的少了,街上红马甲多了,居民争执少了,参与活动的多了。两年来,当地上访、纠纷同比下降了20%。
三变:昔日“刺头”变志愿明星
万桂山社区安居新村的张何明是个急性子,去年刚开展文明创建的时候,他认为是在搞形式主义,各项工作都很不配合,堆放在家门口的水缸影响居民通行,社区上门屡次沟通未果后被强行运走,为此他到社区吵了好多次。
没过几个月,自家门口年久失修的灯亮了起来,楼道内配备上了灭火器,小区增设了不少垃圾桶,他突然意识到文明创建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好处,晚上再也不用摸黑开门,居住安全也多了一份保障。之后张何明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慰问老人,参加护学队,主动清理“牛皮廯”,昔日的“刺头”成了大家眼里的志愿服务明星。
变化不仅发生在张何明身上,以往为了争面子、搞攀比,办白事经常请好多支乐队、戏班子,摆放各种冥品等,不仅铺张浪费,也影响了社会风气。桃州镇组建了移风易俗领导组和红白理事会,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如今,白事简办已成惯例,送朵鲜花寄托哀思取代了大宴大请、大操大办。“现在,大家不再比较谁家的仪式办得大,更多的是比谁对家人更关心、更照顾。”清溪社区居民曹广祝说。
种种变化汇聚着民心民意,当获知为帮助困难学生,桃州镇组织开展爱心助学活动,13个社区上千名市民争当志愿者,开展78场活动,累计筹集助学金139900元是桃州人给出的爱心答卷。
街道一尘不染,邻里和谐友爱,红马甲处处可见。不少假期返乡的在外务工市民为桃州镇的变化感到惊艳。地方没变、人没变,变的是城市环境和市民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浸润下,桃州镇成了文明常驻的美丽家园。(陈政 胡俊霞 记者 顾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