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就在眼前。在这个中国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里,放鞭炮是绵延数千年的传统习俗。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在雾霾不时来袭的当下,家家户户放鞭炮,环境容量无法承载,春节与雾霾就可能“不期而遇”。蓝天需要大家共同保卫。省生态环境厅倡议全省广大居民自觉不燃放烟花爆竹,过一个清新、环保、安全、低碳的春节。
燃放烟花爆竹,给环境带来哪些危害?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燃放产生大量噪音,燃放区域噪音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带来噪声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还存在安全隐患。在相对密集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发火灾,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健康、不要雾霾,要新鲜空气、不要烟花爆竹”成为共识。
作为蓝天保卫战的一项重要举措,合肥、芜湖、阜阳等多地近年来相继出台规定,在城市建成区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对违规燃放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监测数据反映出禁放的环境效益。如阜阳市2018年春节实施禁放,除夕当晚7时至11时PM2.5、PM10浓度较上年同期均下降60%。今年,全省16个市在城市建成区禁燃禁放,不少县城限制燃放。
蓝天是所有人的蓝天,保卫蓝天需要大家一起行动。省生态环境厅倡议,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自觉带头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同时引导和带动身边人员积极响应倡议;广大居民自觉不燃放烟花爆竹,选择喜庆音乐、鲜花等新颖的节庆方式,过一个低碳环保的新春佳节,使生活环境更加文明安全、洁净宜居。
不放烟花爆竹,民俗专家怎么看?在省民俗学会会长王贤友看来,随着时代变迁,年俗呈现出“变与不变”的时代特征。 “变”的是,微信拜年、旅游过年等为节日注入新元素,烟花爆竹因危害多而被禁燃限放,需要大家转变节日庆祝方式。 “不变”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过年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那就是对亲情的召唤、对吉祥的祈愿。
“不放鞭炮,年味还有很多种‘打开方式’,如贴春联、给压岁钱、吃年夜饭、拜年、逛庙会、闹元宵、旅游、播放喜庆音乐等,这都在发挥过年的功能。 ”王贤友表示,亲友间可通过绿色、环保的方式表达良好的祝愿,过个祥和、清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