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千百年以来被人爱戴的北宋文豪,一位是用儒学经典浸润国人心灵的当代学者,苏东坡和于丹,就这样在成都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邂逅。
5月7日,在成都博物馆举行的“封面开讲了”大型文化讲座上,于丹用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苏东坡造像。此时,刚立夏的蓉城寒意凛然,可她讲述的苏东坡故事却让在座的400多观众心生暖意。讲到情深处,于丹教授带领现场所有人齐声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博虽无明月,但那一刻,我们与东坡千古隔空团圆。
此心安处是吾乡
于丹教授入蜀
再会“故友”
从四川眉山走出去的苏东坡是古代中国“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之人。作为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历史文化名人,苏轼会通百家,冠绝千古,在众多领域上堪称大家、大师。在很多人心中,他还是全才、通才、奇才、天才,是百科全书式、全能型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人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
而对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而言,苏东坡也是陪伴了她多年的“老友”,是让她知晓“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灵魂导师”。
于丹在演讲现场说:“有一种古人他们只是我们的朋友,在我们心塞、烦恼、焦虑的时候,他们出来如同泡一杯清茶,让你气定神闲,他们静默地陪在你的左右,可以让你心思清朗,苏东坡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人。”
以苏东坡为引子,于丹教授在现场和读者聊着家常:“我一直羡慕四川人,就是你们的老乡太精彩了,自古文人皆入蜀。我第一次跟随我的硕士导师来到成都,那时我20岁,之后我一次一次地回来,每次回来都会想起苏东坡那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尽管这里不是我的籍贯,但这里有我的至交,当然也有很多诗书上的故人,比如说李太白,比如说苏东坡。”
万人如海一身藏
沿着语堂指引“听”东坡
当天的“封面开讲了”,于丹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为题,将苏东坡传奇而不朽的人生娓娓道来。于丹认为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是史上解读这位大文豪最权威和贴切的一本论著,“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书中这句话她推崇备至。
因此于丹的讲述也是沿着《苏东坡传》的脉络,什么是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天,什么又是他“诗酒趁年华”的快意,乃至他“万人如海一身藏”的气派。
于丹说:“我一直喜欢这句‘万人如海一身藏’,我们现在在这样一个大传媒时代,每天都受过剩信息的干扰,每天都对变化的世界有着真伪莫定的猜测,每天都有自己的焦虑、自己的危机,我们大家是不是常常叹一口气说我去哪儿休假啊,我去哪儿躲躲,老了去哪里找个小房子养老啊。”
于丹继而说,“所有那些关于未来的想象都只是想象。其实就在今天,就在你一天劳碌之后,你可以默默地念起苏东坡的这一句诗,万人如海一身藏。其实就在你的同事之中,就在成都街头,就在你开车过立交桥,面对车水马龙不耐烦的时候,这难道不是你的隐居吗?难道不是你的心隐吗?”于丹教授妙语解读的苏东坡不仅让我们会心一笑,更能让我们慨叹与膜拜。
凉天佳月即中秋
生死边缘走出的乐天派
从宋仁宗嘉祐元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出蜀致仕开始,于丹讲到了苏东坡的人生的拐点——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在元丰二年(1079),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湖州到任谢恩上表中,用语暗藏讽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该案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再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又称乌台。
于丹教授介绍,苏轼入狱百日,几乎定成死罪。王安石仗义相助,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被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起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苏轼得以屡屡升迁。后来,宋哲宗亲政后,苏轼被视为旧党再次遭遇贬谪。讲到此时,于丹教授读了一首苏东坡被贬官黄州所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所作》,最后一句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于丹教授说:“前几年有一首很红的网络歌曲就叫《寂寞沙洲冷》,可见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传唱苏东坡。”
绍圣元年,苏东坡被降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绍圣四年苏轼再次被贬为琼州别驾。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同年大赦天下,苏轼回复朝奉郎,不久病逝,终年66岁。在于丹教授眼里,作为大文学家,苏轼可谓千古留名,他一生留下了众多家喻户晓的诗作。然而在仕途上,他却屡遭挫折,宦海沉浮之中多次遭遇贬谪,即使流放之地十分荒凉,他还写下了“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这样豁达之句。
“一个人困顿、坎坷、疾病乃至死亡,都不能剥夺他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一个人可以失去功名利禄,但是只要他心中有明月,就可以呼朋唤友天天过节,这是何其乐观的心态!”于丹教授认为,苏东坡既有入世的担当,又有超越的潇洒,他的一生,万幸还有明月相伴,才能在岭南流放期间感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人生无别离
谁知恩爱重
智商和情商绝冠平生
“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于丹说,苏东坡不仅品性纯良,而且还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画,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之首。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东坡一生情深义重。”于丹教授聊到了苏东坡的爱情,“苏轼一生中三位王姓女子:王弗、王闰之、王朝云。王弗死后的第十周年,苏东坡写了两首词以寄情思,两首词离奇凄艳,成为悼亡词千古名篇。”王朝云后来死于瘟疫,苏轼作楹联曰: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强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关于王朝云,于丹教授还讲了一个小故事,“有次太阳好的时候,苏东坡袒胸露怀躺着晒太阳,别的人恭维他说,你在晒书吗?只有他的爱妾王朝云说他哪是晒的书,是晒的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苏东坡一生留下的诗词中,很多都提到了子由,子由是他的弟弟苏辙。“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苏东坡在由杭州到密州时,心中思念子由,他写了一首词《调寄沁园春》。又在密州时,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批评家说这首词写出之后,其它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弃之不足惜了。”于丹教授还和现场读者一起,齐声朗诵了包括这首词在内的诸多苏轼名篇,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于丹教授笑言:“今天我们经常说穿越,现在有好多穿越的网剧,其实我告诉你们,读诗词是最简便、成本最低、自由度最大的穿越,你可以去喝李白的酒,你也可以去喝苏轼的酒,每一个人的酒都有不同之美。这样的好词怎么能不读?”
最后,于丹教授还是引用了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此次演讲的结语:“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苏东坡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杨帆 张杰 曾洁 闫雯雯 荀超 李雨心 但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