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融媒体技术让“东方史诗”走到更多人身边
说起《星火燎原》这部红色经典,也许有一些人比较陌生,但提到《朱德的扁担》《老山界》《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色娘子军》《狼牙山五壮士》等作品,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甚至能背诵其中不少段落。其实,这些曾经熏陶并伴随新中国几代人成长的作品,都选自《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不是一部新书,也不是一部普通的书,而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革命回忆录,记录着人民军队的历史辉煌,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党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始于1956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发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活动。从撰稿作者看,是历史的亲历者,从开国将帅到普通战士,从省部级领导到复转军人,范围之广、参与人员之多,出版史上绝无仅有;从稿件内容看,是“亲历者说”,展示了各个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史料珍贵,堪称回忆录之最。毛泽东亲笔题写了书名,朱德作序,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或题词或修改稿件。郭沫若誉其为“用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记述中国革命战争的东方史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为一部跨越60多年、影响新中国几代人的红色经典,《星火燎原》之所以能不断流传,原因是多方面的。用文学巨匠茅盾的评价,“是历史,又是文学”,毋庸置疑是恰当的。当然,由于从炮火硝烟中走出来的作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一些人是第一次拿起笔杆子,“笔杆子远没有枪杆子用得好”,因此,说它是文学,并不是说它构思巧妙、文笔优美,也不是说它艺术水平有多高,而是说它或者故事生动感人,或者情感真挚细腻,或者记录客观真实,或者文字朴实无华,能以“不事雕琢、质朴本真”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据不完全统计,有30多篇文章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另有《红色娘子军》等很多文章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或戏剧等作品,在新中国几代人脑海里打下深深烙印,是了解中国革命斗争、人民军队历史的启蒙读物。
《星火燎原全集》共1700多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价值,而此次重新出版的精选本只选择其中的100篇。这些文章,根据精神内涵分6个专题编排,分别是“铁心向党”“信念如磐”“骁勇善战”“创新制胜”“作风优良”“鱼水情深”。例如,“铁心向党”专题编排《奔向海陆丰》等16篇文章,反映了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信念如磐”专题编排《跟随毛主席长征》等18篇文章,反映了崇高理想信念是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是全军将士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炬。
为方便读者研读,每篇文章都由党史军史专家撰写了300字左右的导读,对文章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时代价值进行概要介绍;通过军事人力资源中心和国防动员系统,核实补充了新中国成立后任职经历不详的部分作者信息,增加了一些新发现的档案资料、历史遗迹等图片。
考虑到新时代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阅读需求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多媒体阅读成为重要选择。精选本的融媒书版本除了以纸质载体静态呈现文字、图片外,还借助新媒体技术,配套制作了6种融媒产品,实现内容不同形态呈现,网上网下同步传播,从而让红色经典“动起来”“活起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给读者新体验。
实现线上阅读与线下阅读、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是精选本与过去版本的最大不同,也是融合出版的一次创新实践。在纸质版基础上,邀请朗诵和播音艺术家对每篇文章都进行了诵读,制作了100个有声读物;选择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战役、英模人物,深挖史实细节,通过影像资料剪辑并辅以实地拍摄,制作了《“八一”的枪声》等29篇文章的微视频;从小故事、小视角入手,分别围绕“信仰”“爱民”“拥军”3种主题制作了《一位难忘的掌旗兵》等3篇文章的沙画;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改编制作了《我跟父亲当红军》等2篇文章的动画;根据《从藏身洞到地道战》文章,制作了三维互动AR,让读者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体验地道战战法;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维,从南昌起义到开国大典,勾勒革命斗争历史,制作了大型手绘H5。这些融媒产品均经过党史军史专家审读把关,确保史实准确、表述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