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
早上接到好友的微信,他说,“我觉得咱们宅家过程中,也不应该完全放任自己。时不时地还是收拾自己一下,对整体精神状态有好处。”
阳光照射进窗口,金灿灿的,让我感到莫名的希望。疫情仍然在无情地发展,我发现希望并不依赖于一个具体的情形,它其实是一种精神状态,一个心灵的方向,它让我看到眼前视野以外的景象。希望应该是人类意识中的最高奇迹。我把自己仔细梳理了一下,把睡袍换了下来,看上去焕然一新。丈夫走过来说,你好漂亮啊。好像他的程序里面设置好了,只看得到我好的地方,看不到我的缺点。
我从超市订货的时候,总是帮我一个好友也捎带一些她需要的东西,她来取的时候也会带一些她到餐馆买回来的生煎包之类给我,算是一种原始的物物交换吧。她让我订货的时候,总是问,我给你带点什么吃的?我总是说随便她,所以每次都是一个惊喜。我们虽然不能近距离拜访,喝茶聊天,但是每次交换,都觉得很温馨。今天她给我带来一只巨大的乡村面包,是从我们这个城市出名的烘焙店Tartine买回来的,还是刚出炉的。我把一只牛油果跟柠檬汁碾在一起,撒点盐,涂在一片厚厚的面包上,再切几片英式黄瓜放在上面,真的很美味。
说到食物,我挺有罪恶感的。居家令下达前一天,我在一家中国超市里买了应急用的罐头食品,有豆豉鲮鱼,梅干菜鲮鱼,午餐肉等等。每天在储存架上看见它们,就忍不住一个一个打开都吃了。就着米饭,这些又油又咸满是防腐剂的罐头真的好香啊,令我想起少年时代永不满足的饿和馋,这样的罐头在当年是多么稀有的奢侈品,现在属于跟垃圾食品差不多的东西了。
收拾完自己后,我琢磨着看哪一本书,想起了加缪的《鼠疫》。记得年轻时候曾经读过,就到地下室里去翻找,但书已经不知被我放到哪里。我到亚马逊上去订,居然已经售完,原来很多被新冠病毒困在家里的人,都想到了这本经典的作品,我便马上买了电子版来读。
这本1947年出版的书描述道:一场瘟疫正在蔓延,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Rieux的医生,他不分昼夜地工作,拯救患者。但他坚持说,这不是什么英雄主义,与这场瘟疫斗争的唯一方法是decency。有人问他,什么是decency,Rieux医生回答说,做好我的工作。当他向政府提出警示,并要求采取措施时,官僚们反应迟钝,他们没有decency,似乎希望眼前的问题会像很多其他问题那样自我消化掉。然而,人们开始死亡,先是十几个,第二天成了几十个,几天后就成了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这个城市的人们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即便四分之一的人都死亡了,剩下的人仍然不信悲剧会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这让我想到,昨天跟我哥哥通电话时,他告诉我,他的两边的邻居上个周末都开了大派对,客人们从房子里散到花园里,谈笑风生,莺歌燕舞。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经超过21万,死亡人数快5000了。这样下去,不知还要多久生活才能恢复正常?而什么又是新的正常?我们不可能经历了这场瘟疫之后,再回到瘟疫之前的样子。
在《鼠疫》这本书里,生活在一年多后正常起来,人们开始欢庆,但Rieux医生知道,故事的结局并不是一场绝对的胜利。瘟疫不会消亡,它“耐心地在卧室,地窖,行李箱,手帕和旧报纸中等待”着某一天再次唤醒老鼠,让它们在一个毫无准备的城市里带来更多的死亡。
加缪像一个先知那样暗示给我们,“瘟疫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体内,没有人可以免疫。” 人类随时可能因病毒、事故或者一个同胞的行为而灭绝。死亡是永恒的。然而认识到这一切的荒谬不应导致我们绝望,而应激起我们内心悲剧性的救赎感,让我们变得慈悲,不去对别人做道德判断,而是为生存本身感到喜悦和感激。
门铃响了,是快递,上海友人寄的口罩终于到了。这包口罩,从上海到纽约,从纽约到洛杉矶,又从洛杉矶到北加州的奥克兰,然后过湾桥到了旧金山。今天可以戴着口罩出去散步了,外面蔚蓝的天空在召唤着我。
我从家里往海湾走的一路上,人们仍然不戴口罩。风和日丽,春暖花开,让人毫无防备的愿望,只愿融化在此刻此景。快傍晚六点了,海湾里冲浪的人们还舍不得上岸,他们看上去像是在浪里放风筝,又像是被风筝带着在滑翔,那么飘逸,那么自由。(作者:陈冲 写于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