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的空闲和守礁的日子里,他勤学苦练,求师访友,成为部队的宣传文艺骨干;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为共和国36位军事家和1614位元帅将军篆刻肖像印,历时700多天完成;他积极参加篆刻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为学生、居民、军人讲解传统文化40多场,受影响者1000多人次......他就是退役军人、芜湖市湾沚区篆刻艺术协会主席朱庆宏,数十年来,在篆刻道路上砥砺前行,用坚持谱写了匠心映红心的动人篇章。
朱庆宏是安徽芜湖人,1979年8月出生,1997年12月应征入伍,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6月取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翰林书画院院士·芜湖市分院副院长、文旅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芜湖市湾沚区篆刻艺术协会主席。国家文旅部艺术发展中心授予“高级书法(篆刻)教师资格”称号、篆刻十级资格。2022年2月加入中国收藏家协会。数十年来,朱庆宏在篆刻道路上砥砺前行,用坚持谱写了匠心映红心的动人篇章。
爱好:三十余载,石上篆刻“匠心”
爱好往往在无意中产生,却在执著中坚定。早在1994年,朱庆宏有幸结识农民画家王恩镇并担任他中学班主任,得到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并鼓励,从此,朱庆宏便利用学习之余治印,庆幸的是王恩镇并没有认为他不务正业,相反对他进行技巧上的指导,帮助他进步。痴迷篆刻的朱庆宏更是刀耕不辍,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以节日为题材治印,并寄往各大报社。1994年,朱庆宏精心篆刻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和“祖国万岁”两方印终于被《安徽日报·周末特刊》刊登,吮吸着散发油墨气息的报纸,看着上面的作品,朱庆宏激动得几个晚上抱着报纸无法入眠。虽说篆刻小有成就,但朱庆宏并没有止步不前,他省吃俭用订阅了与篆刻有关的报纸杂志,其中一份报纸上的篆刻名家何平的作品让他折服,一番思考后,朱庆宏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只身前往合肥拜访何平。一路波折好不容易找到了何平老师的居所,怀着异常紧张的心情敲开了“偶像”家的大门,开门的是何平的妻子,发现敲门的是一名陌生的男孩,对方很是吃惊,问清原由后,其夫人对朱庆宏追求艺术的精神颇为赞赏,高兴地将其请进了屋中,朱庆宏颤巍巍地拿出自己的作品,请求何老师指点,得知情况的何老师当即对朱庆宏进行手把手地指导,在后来的篆刻生涯中,朱庆宏每每遇到难题总会寻求何平的帮助。1996年,在老师和同学们鼓励支持下,刚年满18周岁的朱庆宏,在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成立了“南亚书画篆刻艺术研究会”,吸纳全国各地爱好书画篆刻的中学生300余人,也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学生专业社会团体。
坚持:发挥特长,篆刻助圆军人梦
朱庆宏沉浸在篆刻艺术殿堂中,不知不觉已经高中毕业,面对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朱庆宏怀揣保家卫国的梦想和对军人的憧憬走进了军营。最初,朱庆宏因为视力的原因连续体检3次都没有通过,他深知这意味着军人梦即将破灭,心有不甘的他壮着胆子,拿着自己多年以来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篆刻作品找到部队负责接兵工作的首长,毛遂自荐,向对方表达自己想要当兵的想法。部队首长在看了朱庆宏的作品后,很是认可,考虑到部队也需要这样有文化的人才,经过协商最终破格录取了朱庆宏。进入部队后,朱庆宏凭借特长担任通讯员兼文书,一直从事着与文化十分密切的工作。这期间,朱庆宏抓住一切空闲进行篆刻的练习,用见缝插针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人民海军报》用半个版面刊登了题为《朱庆宏 :篆刻兵心》长篇通讯,其中一段关于朱庆宏痴迷篆刻的报道可谓淋漓尽致:“没有工具他就将一截铁皮磨一磨,另一头缠上胶布凑合着用;买不起石坯就自己动手,从山上,海里找来稍微平整的一些石块,在上面一刀一刀地刻;夏天的夜晚,酷暑难当,蚊叮虫咬,他就躲进蚊帐里,研读有关书籍,琢磨篆刻技巧;冬天,天寒地冻,气候寒冷,值班回来,一时睡不着觉,索性就钻进中队的水房里练刀法,手练僵了,在嘴上呵一呵再接着练;节假日,别人都在吹牛聊天甩老K,他却一个人躲在一边学书法,练篆刻。”
传承:痴迷艺术,让篆刻“活起来”
2006年,退伍回乡的朱庆宏进入公安系统工作。由于有了稳定的工作,朱庆宏对篆刻的痴迷更是“变本加厉”,女儿对朱庆宏颇有微词。一次,妻子外出参加校本培训,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要朱庆宏中午放学去学校接女儿,朱庆宏满口答应,可是一上午的忙碌让他将接孩子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下班后便直奔家中,继续研究之前没有完成的印章,等沉浸在篆刻世界的朱庆宏回过神来距离女儿放学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朱庆宏抓起衣服,拿起电话准备联系女儿,这才发现手机设置在静音状态下,显示12个未接电话令他愧疚不已。“爸爸喜爱光秃秃的石头胜过爱我这个活生生的人。”女儿如是评价,而憨厚的朱庆宏只是呵呵笑。
朱庆宏对篆刻的痴迷促使他主动创作。朱庆宏没有学过素描,没有美术基础,不能准确地将人物造型把握住,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创造出伟人肖像系列,他专门购买了素描、绘画类的书籍自学,同时,还利用空闲时间向身边专业美术老师请教。不仅如此,他还积极阅读伟人传记,观看伟人影像资料以及图片,在一年的时间里,朱庆宏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肖像治印97方,先后被省市县各级报纸、新媒体发表或报道。面对栩栩如生的印章,一些人慕名上门求购,但都被朱庆宏婉言谢绝。为了方便自己研究篆刻,朱庆宏在家人的支持下将一间近20平米的房间装饰成了工作室。走进了这间充满文化气息的工作室,只见室内、壁橱中堆满了各种石料及成型的印章,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而那些被朱庆宏看中或是雕刻好的则被锁入橱柜中,那是任何人都不能触摸的,除非得到朱庆宏“特批”。
弘扬:薪火相传,赓续红色血脉
201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朱庆宏从电视上看到国庆阅兵式上老兵方阵的英雄风采,深受感动,决心动手篆刻中央军委确认的共和国军事家和开国将帅肖像印。国庆当晚,他便着手查找军事家和开国将帅们的相关资料,并制定出详细实施计划,争取在建党百年前夕完成任务。随后,他拿出家中积蓄10多万元买回了青田石,在战友的帮助下,多方搜集查找历史资料。由于要完成的任务太重、涉及面太广,加之还有许多其他工作要做,不得不挤出点滴时间进行创作。时常刻印至凌晨二三点,但毫无倦意,次日依然精神抖擞。这或许因为“激情是一部打破无限可能的发动机”的缘故吧!当然,更是因为作为党员中的普通一员,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向伟大的党以及那些伟大的英雄,致敬的缘故吧。
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奋斗,他力腕著述,精心篆刻,志坚行苦,锲而不舍,终于将36位共和国军事家和1614位元帅将军的肖像印及70余万字的人物简介,汇编成《红色印记——共和国军事家暨开国将帅肖像印》一书。同时,他还将36位共和国军事家和1614位元帅将军的雕像印制在一幅百米长卷上。长100米,寓意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宽72厘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2周年,用特殊的方式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献礼! 他的事迹传到部队,得到了众多部队首长、战友和亲朋好友的极大帮助。在创作着,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军委纪委书记童世平上将欣然题字,海军东海舰队原副参谋长黄胜天少将多次打来电话,询问创作进度,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作品基本完成时,海军舟山基地原政治委员刘苏闽少将欣然作序,而这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不久前,又传来喜讯,《红色印记一一共和国军事家暨开国将帅肖像印》被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和安徽省人民公安历史陈列馆永久收藏展示。值得一提的是,有近400余位老将军、省部级老领导、文艺界名人为其题字或赠书画作品鼓励。
在传承红色和非遗文化中,朱庆宏积极开展篆刻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为学生、居民、军人讲解篆刻传统文化。雷锋日、建军节、建党等重要时间节点,朱庆宏都会刻印或纪念或宣传。同时,在中国农民节安徽主会场、西河文化节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刚刚的雷锋日,朱庆宏携手区文明办走进实验学校,为喜爱传统技艺的学生们教授一堂篆刻雷锋肖像的课程,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反响热烈。如今,朱庆宏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每年他都会利用特长为学校的留守儿童刻印,在为孩子们带去祝福的同时,也将传统的篆刻艺术进行了推广。迄今开展公益宣传展示活动40多场,影响群众1000多人次。
铁笔纵横心红志坚,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朱庆宏之所以能够坚持篆刻这一技艺,源于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源于他对篆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经过多年的潜心发展,朱庆宏的作品融素描、版画、剪纸、书法、金石等艺术于一体。立意布局严谨细致,章法技法和谐统一,虚实疏密恰到好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外人眼中,朱庆宏已经成绩斐然了,但他始终谦卑、谨慎,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之心,为传承红色文化和传统技艺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