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距今约六百年的两块石头,阜阳两位市民以为捡到“宝”了。随后,他们拒绝自称“文物馆的工作人员”购买要求,将“宝”护送到博物馆。“这两块明代墓志铭碑刻,目前已经入库。”12月1日,阜阳市博物馆负责人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文化价值要研究过以后才能判断。
两块墓志铭碑刻保存完整
在阜阳市老城区老瑶海工地工作的张冠军、赵广虎,前不久挖到两块石头,然而他们不知其是“宝”,就随意“放”在一边。直到有自称是文物馆的工作人员要“买”走两块石头,两人警惕了。赵广虎告诉记者,这时候他们才注意到两块石头上的字,他们和工友们判断这两块石头可能是有些年头了。
他们没有轻信要“购买”墓碑的工作人员,而是自己拨打了114,找到阜阳市博物馆的电话,并将捡到的“宝”护送到博物馆。11月30日,阜阳市博物馆馆长刘建生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迎接他们的到来。经过简单清洗以后,大概判断这是明代太学生的墓志铭碑刻,一合两块,保存完整。一块以篆体刻写墓志铭名称,另一块以楷体刻写主人生平事迹的碑文,碑文的详细内容,以及能带来的文化价值要经过博物馆专业人员研究过以后才能判断。
给无偿捐赠给者点赞
为了表彰张冠军、赵广虎捡到文物后,没有售卖和私藏,主动捐赠给博物馆的行为,阜阳市博物馆给两人颁发了捐赠证书,并表示两人捐赠的墓志铭,有助于考证明代科举制度以及阜阳的乡贤文化,为考证阜阳本地历史提供历史资料。
据了解,阜阳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建馆较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之一,1963年由郭沫若题写馆名。
阜阳市博物馆于2018年升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2.6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件、二级文物296件、三级文物2303件,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珍贵古籍13部。藏品分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书画、古生物化石等十几个门类,其中商代龙虎铜尊、战国楚“郢大府”铜量器、阜阳汉简、西汉天文仪器、东汉青铜辟邪,新莽“井田”铭铜镜、北魏纪年鎏金铜佛像、唐真子飞霜镜、宋金纪年银铤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阜阳市博物馆的12.6万余件馆藏文物见证并记载着阜阳的历史,而这些文物中不少是群众在工作生活中发现并无偿捐赠给博物馆的,给他们的行为点赞!
大皖新闻记者 王振宇 通讯员 陈黎 徐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