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早上八点,太阳刚刚升起,薄霜在阳光中闪着洁白的光芒,大地、山川披上了银装。在新发镇敬老院内,和平汽修厂的老板陈和平正和工人们一起将一袋袋新买的羽绒服从车上卸下来。虽然天气寒冷,但陈和平额头上已经渗出细细密密的汗珠。
“现在已进入冬季,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我就自掏腰包,花费近两万元,从江苏购置了107套羽绒棉服,为的是让老人们穿的更暖,过的更好。”陈和平一边用手擦着汗一边笑着,爽朗的笑容让人感到温暖。
陈和平是宣城郎溪新发镇官桥村人,他七年如一日关心关爱着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为老人们购买床垫、保暖内衣、单衣裳、捐赠钱款。他的这一善举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陈和平,好人啊,这六、七年他每年都到敬老院不下四五次,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孤寡老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几年下来累计捐款捐物十几万元。”敬老院副院长夏常青一提到陈和平就忍不住竖起拇指。
今年47岁的陈和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初中毕业后就和同年人一样回到农村,干起了农活。后来,他不甘心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跟人学习汽车修理。1990年,学成出徒的陈和平开起了修理铺。2003年,手头上略有积蓄的他又带了2名学徒,以每年5000元承包了原下湖农机厂办起了和平汽车修理厂。凭着过硬的技术和诚实的经营,陈和平的汽车修理厂越做越大,在当地也小有名气。现在和平汽车修理厂拥有13间修理间,工人8名,每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致富不忘乡邻。在创业过程中陈和平没有忘记身边的困难人群。一次在和民政所长孙宝庆接触中陈和平了解到镇里敬老院孤寡老人多,便萌发了到敬老院陪老人过年的念头。2010年陈和平跟家人提出自己想法后,家人都非常支持。这年腊月二十九,陈和平拿出3000元钱买了鸡、鸭、猪肉和牛肉,带上自家炸的圆子、腌的咸货,和母亲、儿子、侄子一起陪老人们吃了顿团圆饭。从那之后,每年到敬老院陪老人吃团圆饭成了陈和平的习惯。几年下来光买菜就花费了2万多元,但陈和平觉得能让老人开心就值得,未来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我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日子过的苦。现在手头慢慢地有了点积蓄,就想着为家乡父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说起当初自己的想法,快人快语的陈和平毫不掩饰。
言谈中,陈和平多次提到自己做好事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有爱心,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爱心是流动的,也是可以互相感染的。现在,陈和平坚持做好事的习惯不仅深深影响了自己家人,而且带动了周围人。听说他要给老人送棉服,朋友杨小五二话不说捐了1000元,在江苏开服装厂的朋友仅以成本价将棉服卖给他。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陈和平的座右铭。陈和平也一直牢牢记住母亲的教诲,践行着自己的不变的承诺。同村王有顺老俩口是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独生女已外嫁,生活不易。陈和平时不时给老俩口送些柴米油盐,有空就与老人拉拉家常,生活有难处也会搭把手。2012年,陈和平还花费近五千元钱请工人、买材料,给老人家门口泥巴地面铺上了水泥,方便了老人日常生活。2016年,同村村民曹寿喜突生大病,陈和平得知后,第一时间登门看望,并将2000元现金塞到病人手中。
“我母亲作了榜样,将‘做好事’的家风传了下来。现在,我也带着儿子、侄子一起帮扶老人,就是希望这个家风可以一代代的传递下去。”陈和平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