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纸墨是精神【二】
千秋纸墨是精神【二】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4-13 01:06
现在我走进宣城,走进笔墨纸砚的故乡。
宣城,就是“千古比肩杜工部,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李白所心诚悦服的谢玄晖做太守的宣城;就是孟浩然“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的宣城;就是杜牧“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的宣城。宣城自古诗人地。这是一片到处弥漫着诗意氤氲着诗情的土地。是诗人的诗词华章使宣城四宝名声大震,还是物华天宝的宣城笔墨纸砚激发诗人的灵感,创造出千古绝唱?宣城出宣纸。这里有潺潺水,这里有青青竹,这里有郁郁树,它们情之所锺,都钟情这宣纸上了;山水林木都有灵性,神性,都化为柔韧如绢、洁白如雪、薄如蝉翼、轻如云烟的宣纸。
宣城造纸业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用檀树皮和稻草捣制纸浆,制成宣纸。所谓青檀,是一种落叶乔木,系榆科,只在皖南的泾县(古属宣州)、宣城等地区生长。
在进入五代后,宣纸纸质比起蜀纸尚有差距。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父子,酷爱诗词书画,自然酷爱笔墨纸砚,刻意书画工具的精良,便派纸工去蜀学习,或请蜀地纸工来皖南传经送宝。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宣纸的质量。“……既得蜀工,使行境内,而六合之水与蜀同,遂于扬州置物。”经过改良的宣纸,纸质有了很大的变化,光洁柔软,极富有弹性、韧性、吸水性,顿时名声雀噪,成了市场的名牌,抢手货。李后主喜爱备加,每当宣纸进贡,他都用手细细抚摸,仔细辨识,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李煜是个风流才子,读书很多,擅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不是同和尚道士谈诗说文,就是沉溺后宫,与嫔妃吟诗作画,歌舞朝暮。
看到这洁白如雪,柔软如帛的宣纸,我眼前总幻出一千多年前一些镜头:在雕梁画栋,瑞脑金兽,暗香浮动的宫殿里,李后主一身散发着才气、灵气和帝王的潇洒之气,似乎还身染一身江南文人雅士孱弱阴柔之气,握一枝御笔,饱润徽墨,任情挥洒。得意之时,吟哦出声,立在两旁的太监、宫女赞美之音,阿谀之词把个李大才子搔得美滋滋的。春宵之夜,良辰美景,或玉兔在天,满庭清辉,即使烟雨霏霏,雨打梧桐,珠滴芭蕉,更富有一番诗情。李煜纵情任性,一首首淫词艳诗,随着兔毫宣笔倾泄在如云似雪的宣纸上:“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花明月黯笼清雾,今朝好向郎边去”,“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全是艳冶喝香醪、敷檀香粉的风流丽人。李后主偎红依翠,沉醉翰墨,什么百姓死活,什么军国大事,什么赵匡胤屯兵江北,鹰视虎瞵的目光,投鞭断流的雄势,早就置若罔闻。
书论云:“南唐李后主善书法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蕴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枸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犷,徐浩得其肉而失其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而失惊急无蕴籍态度。”
可见李后主书法的艺术鉴赏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之际,他仍然陶醉如梦如幻、艺术美丽的氛围中。
古史记载仓颉造字,而“天雨粟,夜鬼哭”,可谓惊天动地而泣鬼神。
中国的象形文字,有许多文字从结构上看来,匠心独具,本身就是一种超绝的艺术品,这是千年古国的国粹。譬如“静”就是极美的字,一旁是“青”,一旁是“争”。“青”者蕴含着激情洋溢的生命力,“争”又体现出夸父追日,刑天舞干戚的奋斗精神。“静虚”,“静能致远”,阐述了天地间一个大哲理,似乎自然和人生充满了催人奋进,腾天跃地,又不事张扬的神秘力量。奋斗和超越,希冀和信念所凝结成的感悟,一种庄严肃穆的精神,崇高的诗意。
宣纸上燃烧着诗人的灵感。
宣纸上奔腾着艺术家的激情。
宣纸上有着皇帝老儿威严的圣旨。
宣纸上有封疆大吏六百里的“加急”。
……
画之神韵,诗之灵性,民族之文彩,古国之风貌,皆现于尺素。
千秋纸墨,是中华民族有声有色的历史,从汉魏两晋时代“博哉四庚,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的壮观场面开始,无论浪漫的风流雅士,狂放的文章俊彦,落魄的士子,还有失意的皇帝,漂泊的隐者,得道的高僧……他们都借助纸墨,释放他的才情,驰骋他们的灵感,放牧他们的思想。思接千载,神游八极,昭示他们内心世界的高远和幽深。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永恒的风景。大汉的扑拙粗犷,两晋时代的典雅秀逸,盛唐的放浪任性,南北宋朝潇洒风流,……他们的得意和失落,怪诞和卓荦,悲歌和欢欣,或生与死,苦与难,沉与浮,意志和信含,曲曲折折,蹀蹀蹒蹒,一路走来,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生命符号。
纸墨铸就了一个民族灵魂的伟岸和庄严。
李后主将宣纸命名为“澄心堂纸”,这怕是中国商业史上比较早的商品注册。显然是皇帝的专用纸张。澄心堂是李后主批阅奏章之所,原是一所偏殿,原名“诚心堂”,后嫌太俗,改名澄心堂。李煜软绵绵白皙皙的手,握着宣笔,在刻龙雕凤的徽砚里润饱淋漓的徽墨,在“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的宣纸上,挥洒艺术才情。
据说,宋兵已度过长江天堑,兵临金陵城下,李后主正在香雾弥漫,阁暖如春的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