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辛弃疾“稼轩砚”重新面世 填补宋砚研究空白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表时间:07-01 12:05

综观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代书法之“尚意”,是对晋唐笔法缺失后的一种无奈选择。既然笔法方面不能更好地继承,强化书法的个人意趣就成为当时书法乃至宋以后书家的内心追求。这样书法在晋唐笔法削弱的时候,仍保持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辛弃疾时代的南宋时期也延续了北宋尚意之风的特点。观此“稼轩”二字,结字宽博沉稳、行笔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二字无一笔松懈,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强劲,又显示洒脱之美,结字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从字体上来看,应属于行书式行楷。“稼”字禾旁撇画饱墨辅豪,不激不厉,形态浑厚,接着“禾”字下部用笔迅疾,劲来猛利。右边“家”字上部两点轻松自如,下部以行书笔法与左边相呼应。“轩”行楷结字,左边“车”旁下部一横收笔时不顿笔,顺势结上竖画,竖画起笔以顺锋入纸,行笔一拓直下,至收笔时钝笔出锋,意连右边“干”字。右边“干”字是整个题字的精彩部分,作者以猛利、刚烈的悬针竖出之,一泻千里,畅快淋漓。此飞流直下之势也暗含辛弃疾纵逸豪放的性格。此二字点画上还有苏轼偃卧笔法遗意,如“稼”字禾旁的起笔,右边“家”的两点。而“轩”字最后竖画的挥写却十分肯定平实,结字舒展自如,一反苏字喜作扁势的沉闷压抑之感。

涵星砚不仅受到宋代文人格外的青睐,直到清代乾隆也对涵星砚喜爱有加,并仿制了几方涵星砚,收入《西清砚谱》。乾隆皇帝对董其昌涵星砚题字:“其制朴,其性坚,伴香光(即董其昌),居画禅,参五合,常恧旃岘,过眼云烟一片石,全其天。”《西清砚谱》中另还收录了苏轼题字的涵星砚,形制与辛弃疾题字的涵星砚形制基本一致。清杨沂孙有联:“涵星砚取函花露 沈水香淳小阁重”。现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也多次书写此对联。可知涵星砚从宋代开始到现代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西清砚谱》中乾隆仿宋涵星砚所题砚铭,是涵星砚最好的说明。其铭曰:“石割云研之成也,池涵星研之形也,云净星现以彰文明也,用之丝綸,慎乎拱北之情也。”。涵星之形,云净星现,以彰文明,涵星斗月,辉映星宿。涵星拱月,隐含恩泽广大,财帛丰盈之意。宋代许月卿有诗:“乾坤涵奥学,日月照孤忠”。此“涵星”应有尊古制祭天地、效仿孝陵建制,暗指包涵天空七星图式的意思。

“老衍清篇墨未枯,小冯新作语尤殊。呼儿净洗涵星砚,为子赓歌堕月湖。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请君多酿莲花酒准拟王乔下履凫。”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所作《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诗中所言涵星砚,是当朝文人墨客尤为珍爱、不可或缺的文房四宝之一。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虽被频繁调任多达37次,英雄无用武之地,却从未改变心中的报国之志,化战场热血为纸上墨迹。而稼轩砚,想必辛弃疾在无数次郁郁不得志的提笔之时都会警醒自己“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无论身居何职、心怀何志都从眼前的一笔一划开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年迈的辛弃疾终于被重用了,掌管抗金大军总指挥,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临终前,他卧在病榻,含泪高呼:杀贼!杀贼!“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斯人已逝,但辛弃疾的文字、精神永存。而这方他曾研墨挥毫的涵星砚,依然在静静的述说着那个悲壮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