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数百件歙砚精品应接不暇,藏品选石精良,雕刻细致入微,让人叹为观止。1200年来,歙砚以其悠久的历史源渊、独特的艺术语言,精美的工艺水平而备受世人青睐。艺术家和工艺大师们凭借独到的眼光和精准的手法赋于歙石生命,歙砚这朵徽文化园里的艺术奇葩,在文化繁荣的季节里,正迎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含蕊吐芳,笑颜初绽。 据了解,歙县现有歙砚规模生产企业5家,家庭作坊300余家,品牌专卖店36家,从业人员2800人,年产值超亿元,出口创汇47万美元。
2007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歙砚协会悄然成立,随后3年,歙砚艺术博物馆、歙砚人才培训中心及歙砚鉴定委员会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团体崛起的歙砚产业链。 歙工和歙石是这条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歙县现有工艺美术师42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7人,民间艺人160人。歙砚协会与行知学校合作开办的“徽雕艺术班”现有学员60名,第一批培养出的传承人10名,已经在歙砚艺术舞台上小试身手。
歙砚的原材料产地一直在江西婺源,2009成立的龙潭砚石有限公司试图打破这一僵局,科学合理开发歙砚原材料中的优秀品种,如岩源坑彩带石、庙前坑罗纹石、歙红、歙青等,加强歙砚原产地保护,维护歙砚品牌,从而推进歙砚产业可持续发展。 “歙砚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不能形成品牌效应,无疑限制了歙砚产业化之路。
政府应当出台措施让名家汇集,建设歙砚产品的精品区和集中展示地。”歙砚协会会长凌红军从事砚雕20年, 是我国第六代歙砚砚雕领军人物,对歙砚产业有自已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歙砚应该成为文化旅游的突出部份,开辟一块功能齐备、主题鲜明,聚集多个民间团体及职能部门为一体的“歙砚名家村”,以歙砚文化推动产业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三结合。
歙砚产销两旺的同时,但各自为政的家庭作坊式极大制约歙砚产业的发展壮大。当地政府审时夺势,因地制宜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整合资源,促使歙砚文化产业升级。《歙县关于建设文化繁荣先行区实施意见》的出台,为歙砚产业的做大做强指明了方向,投资3000万元的徽墨歙砚文化长廓,投资6000万元的徽州艺术品市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相继建成,为歙砚产业发展添上浓抹重彩。歙县文化旅游大格局框架已呈,歙砚这朵徽文化之花正芬芳斗艳,馨香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