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墨的发明年代也很久远,它和毛笔差不多同时。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看,在商代的陶片和兽骨上就有用墨书写的文字。但这时是用的天然矿物质,还是用烟子作原料制的墨,还不很清楚。据《说文·桂注》说:"古者漆书之后,皆用石墨以书,《大戴礼》所谓石墨相著则黑是也。汉以后,松烟桐煤既盛,故石墨遂堙废"。石墨就是墨铅,也叫笔铅或画眉石。现在是作铅笔的材料。
东汉时期,官府设有专管笔、墨、纸的人员,也出现了较大的制墨作坊。三国时韦诞制出的佳墨"一点如漆",于是被称为墨的发明人。到了晋代,以胶和墨,质量又有提高。如二王墨迹,用墨书写,千余年无损,可为证明。
据北魏贾思勰(音协)的《齐民要术》说:制墨要用上好醇烟,以细绢过筛,再配合好胶。解胶的梣(音岑)皮水(即秦皮水)、蛋白及麝香等,共下铁臼中,捣三万杵,杵多更好。醇烟的黑度浓,细筛后的墨质纯,多捣的颗粒细,所以能做出黑亮的墨来。
唐代制墨更为精良。出名的有奚鼐、奚鼎、奚超、祖敏等人。祖敏还担任过专管制墨的官。后来奚超和他儿子奚廷珪又进一步改良了制墨技术,制出了光泽如漆的好墨,受到了南唐后主李煜(音玉)的赏识,奚廷珪当上了墨官,赐给国姓李氏,从此李廷珪墨名满天下。一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谚语。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州改名徽州,因而徽墨就成了著名的称号。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用石油烟子制墨,有"黑光如漆,松墨不及"的说法。当时名家有个潘谷,他制的墨香气扑鼻,即令研磨至尽,而香不散,为人称赞。
元人陆友撰《墨史》一书,书中集古来善制墨的一百五十余人。以三国魏韦诞起始,晋有张全,南朝宋有张永,唐有李阳冰以下十九人,宋有柴询等一百余人,金有刘法、杨文秀二人。又译载高丽、契丹、西域之墨,并附杂说二十五则,记述墨的故事。可见当时对墨的研究相当深入。
明代制墨能手张小华,他制的墨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称为上品。而用油烟制成的墨却为书法家所推重。所谓贵重的墨,要放药材和香料,它可以延长贮存的时间,能防腐、防霉、防蛀,还可以增强渗透作用和光泽,使墨迹经久不变。
清代制墨名手更多,著名的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家。胡开文的墨至今为人所称道。这一时期的墨又别开生面地向工艺美术方面发展。主要有"精鉴墨"、"家藏墨"的制作。精鉴墨是专供鉴赏的墨,大都是成套的,有仿古墨、诗画墨、风景墨等多种。这类墨大多质量精良,图案细致,铭文款识考究,造型优美。家藏墨是文人学者专门定制的,多用作收藏或送亲友的纪念品。到了光绪年间,有谢松岱、谢松梁兄弟创造了一种墨汁,名叫"云头艳",又为现代墨汁的制造开了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