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宣纸制作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让它生生不息。”安徽省级宣纸制作传统技艺传承人曹建勤说。
曹家是宣纸世家。据介绍,曹氏宣纸始于宋代,利用当地独特的造纸原料,加以世代相传的精湛工艺,逐渐成为宣纸中的佼佼者。曹建勤的爷爷曹一清曾是泾县宣纸厂的股东之一,也是当时小岭颇有名气的捞纸师傅。曹建勤的父亲曹人杰13岁开始学习制纸。1980年,曹建勤高中毕业后即随父亲学习制作宣纸,1986年创办紫金楼宣纸厂,3年后又注册“曹氏”宣纸商标。
宣纸制作的整个过程需要100多道工序,从原料到成品的制作周期至少一年。正是因为对技艺要求严苛,宣纸才具备了易于保存、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国之瑰宝”“纸寿千年”之誉。
宣纸在民间的传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曹建勤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私人办宣纸厂非常困难。我是县里第一个办宣纸厂的个体户,当时为了一个营业执照的审批,不知道跑了多少路。”
三十多年来,紫金楼宣纸厂曾为国家图书馆敦煌残卷的修复、永乐大典的重印以及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等建筑物的维修特制过专用宣纸,还为启功、韩美林等书画家定制过宣纸。另外,宣纸厂还尝试恢复失传的“粉蜡笺”等传统名贵宣纸品种的生产,其“古法宣纸的制造方法”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如今,儿子曹立成了曹建勤的“搭档”。除了跟父亲学习宣纸制造,曹立还负责厂里的宣纸销售。曹立说:“我们不仅要了解宣纸 ‘从哪里来 ’,还要把它发扬光大,让这项珍贵遗产更好地走下去。”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检查宣纸的品质。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制浆。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查看纸浆的品质。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内查看纸浆的品质。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右)在紫金楼宣纸厂捞纸。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捞纸。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烘干宣纸。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准备晒纸。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制作宣纸。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晾晒宣纸。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进行古籍修复。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展示修复后的古籍。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进行古籍修复。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1月8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与儿子曹立(后)在紫金楼宣纸厂检查宣纸的品质。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检查宣纸的品质。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1月8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后)与儿子曹立在紫金楼宣纸厂品鉴祖传的宣纸。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这是紫金楼宣纸厂生产的宣纸(10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0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品鉴祖传的宣纸。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11月8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曹建勤与儿子曹立(右)在紫金楼宣纸厂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