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宣城:厚植生态文化优势 彰显品质魅力宣城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时间:05-09 11:44

宣城“一城山水半城诗”,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生态优美,正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站在新起点,宣城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新高地、争当排头兵”总体部署,聚力“345”目标任务,正奋力在全省、长三角整体发展格局中争先进位。具体到城市工作,宣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聚焦更高质量发展,聚焦更高品质生活,大兴实干之风,倾力聚力挖掘文化、生态资源,加快推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助力营商发展环境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为加快长三角中心区域现代化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深入疏通“肌理”,不断彰显宣城“最美底色”

宣城市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是我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也是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擦亮“本色底色”,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城市环境最为关键。

实施“治污”工程。亮出宣城“最美底色”。持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加大市政污水管网修复改造力度,“厂网河湖”一体化、系统化治理城市水环境。加强建筑施工和市政道路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管理,更加注重“疏通疏导、治源治本”,确保整改任务按期见底清零,让“天更蓝、水更清”。

实施“扩能”工程。完善城市承载功能。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韧性。强力推进城市供水供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水源优化调整,强化水源地系统性保护,探索推进“水管家”等新型运作模式,提高城市原水安全和供气保障。要全面启动垃圾填埋场的封场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快实现宣城市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

实施“提质”工程,提升城市运行品质。积极对接城市双修规划,结合城市更新,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统筹推进城市生态、功能、安全、数字、消纳“五大肌理”建设和街区功能修复,加大治脏、治乱、治堵力度。以“示范道路”和“示范街区”建设为引领,对沿街商户门头店招、建筑立面、道路绿化、人行道面砖进行美化亮化,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小切口”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大变化”。

深度挖掘“资源”,不断厚植特色文化风貌

文化是城市的魂,历史是城市的根。要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加强城市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构建一批“景观、形态”。聚焦建设长三角中心区域现代化城市定位,加快规划设计一批城市标志建筑,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工程。要进一步为城市“增绿”,加快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推进中央生态绿地二期和东河绿地等项目落地,进一步丰富“山水园林”城市内涵;要进一步为城市“添彩”,因地实施宛陵湖夜景亮化工程,高标准谋划高铁站西片区新貌;要进一步为城市“塑形”,加快推进城市主干道、主要出城道、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品质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计划,逐步提升城市整体形态。

打造一批特色“街、巷”。科学运用城市体检成果,推进城市更新,宏观上全域统筹、协调呼应,微观上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倡导“老城当好装修工,新城做好绣花匠”的“工匠精神”,着力打造一批特色街区,着力建设富有人文关怀和历史底蕴的城市特色街巷。当前,要建设好大唐夜市、宛陵湖精品文化展示街区、城东小商品街区,统筹推进昭亭片区、中心城区豆腐巷、法制路片区、裕华纺织厂片区城市更新,逐步推开,更加注重“一街一特色、一巷一品牌”的城市风貌,强化品质感和层次感,打造城市生态、文旅、绿色和更新名片。

推介一批“文化品牌”。依托城市主阵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研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市民“精气神”,唱响“美誉宣城”城市名片,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影响力。充分利用好公园广场等城市资源,为地方民俗文化搭好台,做足“宣文章”。突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宣城自古诗人地”等特色和生态休闲主题,推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深度开发,提升“文化名市”综合建设水平。

【责任编辑:靳琼靓】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