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砚台,就是一个故事,一个生命,砚,作为文人书案前一生相伴的工具,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砚台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它体现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山东是齐鲁之邦,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境内所产砚石,也是品类繁多,享有“齐笔鲁砚”的美誉。
鲁砚是以山东境内所蕴藏的砚石制成的砚的总称,有红丝石、紫金石、淄石、砣矶石、徐公石、金星石、温石、田横石、尼山石、龟石、燕子石等十余种。鲁砚制作始于西汉,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唐宋时被推为端、翕、洮四大名砚之首。
鲁砚制作技艺包括:选石、构思、上稿、粗雕、细雕、抛光、题刻砚铭。
鲁砚的制作和其他兄弟砚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离不开采石、设计、雕刻等几个主要过程。鲁砚的设计一般是先观察,观察砚坯的造型、石色和砚坯其内的石色和纹理。通过观察,基本掌握了砚材本身所具备的各种先天条件,心中已有成砚,然后是墨稿。
所谓墨稿,就是先大体确定砚堂、砚池的位置,然后再把所要表达的内容立意和题材,用毛笔画于砚坯上,这些内容、立意和题材也就是后来的砚的装饰部位,而一方砚的成型后的品位高与低,大多是在这一过程中就已经基本确定的。
砚的装饰部分侧重于砚额、砚侧和砚背。其正面部分砚的部位一般不会超过整体的三分之一。个别情况也有打破常规的,这就是有法和无法的关系。任何一方砚坯,不论其造型如何,必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行线置其下端,这方砚成形之后,会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否则就会头重脚轻、比例失调。
鲁砚的雕刻,是在砚坯墨稿的基础上,先用刻刀将装饰部位的图案和砚堂砚池的轮廓刻出来。在此基础上,先刻砚堂、砚池,再刻图案部分,这样避免了刻砚堂砚池的过程中,碰坏已刻好的图案部分。
鲁砚在构思立意上,特别讲究“天人合一”、“简朴大方”、“虚实相宜”、“大巧若拙”等艺术理念。琢砚技艺从形成开始,就在不断推动中国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它反映了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间风俗、建筑风格、山水风貌、制造工艺、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