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文房四宝指书画必备工具:笔、墨、纸、砚。
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又称“文房四士”,因为古人认为万物有灵,加上文人雅士的推崇,又谓之“四士”。“文房四宝”也已衍生为成语。
据史料记载,“文房四宝”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但最早由谁提出,暂不得而知。
中国的一些传统用具,总是独具风格,不仅因极高的使用价值流传千年,更因精湛的工艺技术使其具备珍贵的观赏价值及收藏价值,搭建起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文房四宝也不例外。
笔
指毛笔。
毛笔多用兽毛制成,最初是兔毛,后来也用羊毛、马毛、鼠毛、狼毛等。从笔毛弹性来讲,分硬毫、软豪、兼毫。
笔管以竹、木为多,古时也用犀角、象牙、玉石、琉璃等珍稀材料,更显华贵。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毛笔的称呼还不一致,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后秦始皇统一全国,“笔”的名称也就此确定,并沿用至今。
好的毛笔,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笔锋尖锐,毫尖整齐,笔头圆满,弹力矫健。
毛笔以浙江湖州的湖笔、蜀中的川笔、河南的太仓毛笔、河北的侯店毛笔、湖南湘阴的长康毛笔和江西的文港毛笔为上品。
由于毛笔易损不易存,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的古笔少之又少,极为珍贵。
毛笔在书法及绘画的表达上独具韵味,一直在向世界展示着与众不同的中国魅力。
墨
多为黑墨。
墨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过程及其繁杂。上等墨品香味萦绕,质地细腻。细腻程度取决于捣磨次数,捣磨越久,越为细腻,上等佳品甚至要捣磨上十万次。
墨的形状十分多样,方形、圆形、不规则形,均有出现。
墨用途广泛,除了我们知道的书画外,还曾用于墨刑(黥面)、墨绳(木工)、墨龟(占卜)。
墨以“徽墨”为上乘。据说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深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特赐国姓“李”,他们制的墨也称“李墨”,宋时李墨产地改名徽州,李墨也改名“徽墨”,名满天下,辉煌至今。
墨颜色虽较为单一,但其展示出的意韵却丰满悠长。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加之幽幽墨香,使人们深刻感知着一幅幅美妙奇幻的艺术作品的悠远意境,久久沉浸其中。
纸
指宣纸。
纸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宣纸作为纸中上品,手工制作、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经久耐用、吸水性强,始终焕发着其独有的光彩,成为毛笔书画的专用纸张,并在国际上享有“纸寿千年”的美誉。
传说宣纸为蔡伦弟子孔丹首创,久经试验,终于造得这绝妙纸品。名为“四尺丹”的宣纸,便是为了纪念孔丹。因这种纸多集散于宣城,故名宣纸。
宣纸因其耐老化、不变色的特点,不但为我国文化传承做出巨大贡献,还对国际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古代使用宣纸的墨宝得以留存至今、色泽如初,现今外交照会的书写、高级档案的保存、史料的记载等,也首选宣纸。
砚
指砚台。
砚台作为研磨色料的工具,伴随笔、墨的发展而流行。
砚虽在“笔墨纸砚”中列于末位,但它却被奉为“文房四宝之首”,这是因其质地坚硬、易于存放、便于流传的缘故。
最早出现的砚是石砚,后有泥、金属、陶、瓷等诸多材质。
砚以细腻平滑、纹理宜秀、易发墨而不吸水为佳。其中以“四大名砚”——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和甘肃卓尼的洮河砚最为优质。
古代文人墨客对砚的情感非常之重,不仅砚不离手,而且还用它来作殉葬品。
久经时代发展和文人推崇,砚台慢慢由单纯的实用工具转变为艺术品,集雕刻、书法、绘画等工艺于一身,深受收藏家们的喜爱。
文房四宝随着社会变迁,其精湛的工艺浓缩了中国历朝历代丰富多样的文化、经济信息,也反映了古代工匠极高的智慧与审美水平,不但是中国传统书画传承的载体,更是我们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底气,它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基于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向国际展示着中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坚实不朽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