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在银川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文房四宝用品制作砚雕技能竞赛决赛落幕。此次大赛从2月22日持续至24日,期间,来自广东、安徽、甘肃、四川、江西、宁夏等全国各地的近百位砚雕匠师,现场竞技,用两天时间以纯手工雕刻的方式各自完成一方完整的砚雕作品,用手中的刻刀为“顽石”雕筋画骨,雕琢出一方方各具匠心的美砚。
比赛中,选手们精雕细琢出各具特色的砚雕作品。
匠心独运 精雕细琢
此次大赛参赛选手,既有德高望重、身怀绝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有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的省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还有朝气蓬勃、代表新生力量的砚雕爱好者们。经过激烈的角逐,前三名选手叶宗意、郭丽珍、冯江涛被授予“全国轻工技术能手”,潘安政、哈东、崔云雷等27名选手获得“全国文房四宝行业技术能手”荣誉。
获得大赛第一名的作品《江清月近人》,出自安徽省工艺美术师叶宗意之手。在这方砚台上,能看到水波纹的纹理交织,均匀排列,宛如湖面上因微风吹拂而起的水波。“‘江清月近人’表达的就是一种平静之美。”叶宗意说,砚台中间的“圆月”,照射出了这种感觉。而月亮也代表人的心,这方砚台更深层的含义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砚台背面,刻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四字,和正面景象呼应,表达正因精神高洁,才会“无欲则刚”。
叶宗意作品《江清月近人》。
端砚手艺人郭丽珍此次创作的《四海升平》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她创作的这方仿古砚上,是一个“大花瓶”造型,瓶子上端两侧有瑞兽,背景则是平静的海水,整个设计的初衷便是“四海升平”。“疫情刚过去,我也是借这次大赛,表达自己的一个心愿吧。”郭丽珍说。
郭丽珍作品《四海升平》。
作为此次比赛第三名的获得者,洮砚雕刻艺人冯江涛创作的作品《高风劲节》,简洁、内敛、含蓄。传统的“门”字形砚雕,展示出它的沉稳厚重。冯江涛说,这次技能比赛,重在技能和实用性的比拼,这种“门”字形砚台,简洁大方,实用性特别强,“创作时,我将标准定为‘大道至简’,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敛和含蓄。”
冯江涛作品《高风劲节》。
将小小砚台做出大文章
这次比赛,宁夏的许多贺兰砚雕刻艺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相比成绩而言,他们更看重的则是这次学习的机会。
砚雕艺人魏志刚说,全国性的比赛对本地从业人员技艺的提高立竿见影,本次比赛是现场制作,可以亲眼看见每一个赛区的技艺特点。在紧张的比赛氛围中,平时雕刻技艺中的一些缺点都会被放大,心里自然清楚差距在哪里,以后便可以改进。
此次大赛的裁判长、西夏区贺兰砚协会会长郝延强也有同感。他说,这次比赛比拼的砚台制作的技能,是从业者水平高低的比拼。比赛选在“贺兰砚之乡”银川市西夏区举办,这对宁夏贺兰砚雕艺人来说,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和全国的艺人同台竞技,可以大开眼界,增长见识。贺兰砚协会希望培养新一代从业者,希望他们在比赛中多和外地的砚雕艺人学习。“此次前来的全国同行,对贺兰砚的发展交口称赞,我们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多不足,在今后,希望宁夏的砚雕艺人能够同心协力,将这方小小的砚台做出大文章。”
“枝繁叶茂”的贺兰砚
说到贺兰砚,冯江涛笑着说:“我们宁夏的许多同行,功力也十分深厚,他们能将一块贺兰石雕刻出沉稳内敛,也能让手中的石头炫彩夺目。”
叶宗意22年前曾来过银川,这次感觉当年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了,远非昔日可比,“如今的贺兰砚,已是‘枝繁叶茂’。”
叶宗意所说的“枝繁叶茂”,在郭丽珍的眼里,有一部分属于俏色巧雕的供料,还有一部分属于文化的碰撞与结合。“贺兰石不像我们的端砚砚石,它有丰富的色彩,宁夏的砚雕艺人很幸运,能够利用这样的特点,创作出让人惊艳的作品。”郭丽珍说,除此之外,贺兰砚和贺兰山岩画的结合碰撞,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好的贺兰砚作品,都有着很饱满的文化表现力,这种结合让贺兰砚更为深厚悠远。此次来银川,郭丽珍也了解到贺兰砚目前的发展状况,她笑着说,贺兰石、贺兰砚的文创产品十分丰富,正因为它的文化属性,让这些石头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