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是XXX吗?我是XX公安局的,你涉嫌洗黑钱,其中一账户已被冻结!”
当你接到这样一通电话,是否立马心情紧张起来?
张某就在接到这样一通电话后,将自己的银行卡账户和密码悉数告诉了所谓的“警察”,不仅账户中的钱被转空,还莫名其妙“被盗刷脸”背上大额贷款。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
【案情简介】
2022年6月某日下午,张某接到一陌生电话,其称是XX市公安局侦讯室的向警官,由于张某身份信息被盗用办理了银行卡,现在张某的银行卡涉嫌洗钱,其名下的某银行卡已被冻结,稍后其他的银行卡也会被冻结。
挂断电话后,张某半信半疑,于是通过手机银行APP尝试给另一张卡转账1元,显示转账错误,无法转出,张某遂认为陌生电话所告知内容是真实的,便按电话要求告知对方自己的QQ号,之后有4个QQ号码都添加了张某。张某与其中昵称为XX市侦讯室文档用的QQ通过交流,便将自己名下的4张银行卡和密码告知了对方。
次日,张某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中的余额被多次转走,并且在手机银行APP中发生了一笔15万元的贷款,张某瞬间愣住,自己并未进行任何贷款操作,也未进行任何人脸识别,便怀疑是遭遇了电信诈骗,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022年7月,某银行从原告名下银行卡内的存款扣划了51.31元用于偿还张某在某银行的贷款15万元。 张某认为其从未在某银行处贷款,并且已经报了案,某银行扣划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合法权益,为此将银行起诉至枝江市人民法院。
【审理经过】
银行辩称,手机银行的贷款流程为登录手机银行-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进行人脸识别-填写相关信息-获取并输入手机短信验证码-输入一键支付密码-自动进入放款审批程序,张某将银行账户和密码告知了他人,应自己承担相应责任。
张某则称该银行系统存在漏洞,人脸识别照片根本不是其本人,其未进行人脸识别,银行应承担责任。
承办法官在收到此案后,考虑到双方在本案中均有过错,为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当事人双方调解,在多轮调解下,经过释法说理双方达成和解,张某自愿撤诉,电信诈骗案件在公安机关进一步侦破中。
【法官提醒】
从“刷脸支付”到“刷脸取钱”,从“刷脸安检”再到“刷脸认证”........面部识别的触角遍布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处,“刷脸”带给人们方便快捷支付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本案中,张某遭遇电信诈骗,其将银行卡的用户名和密码泄露给对方,导致诈骗人员将张某名下银行卡余额转出,并莫名“被刷脸”,背上了大额银行贷款。诈骗人员抓住金融机构网上放款“形式审查”的漏洞,“钻空子”骗取了贷款。
作为持卡人,应提高保密意识和风险意识,妥善保管人脸识别信息、妥善保管银行卡账户及密码,不要轻信,随意将自己的银行卡账户和密码泄露给陌生人,以免发生重大财产损失。
作为发卡行,负有保障存款人账户内资金安全的义务,应加强相关设备、技术等各方面安全管理,堵住安全漏洞,防止个人信息数据被他人冒用,以最大限度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效保障持卡人金融交易安全,给持卡人提供一个安全、可信赖的交易环境。
另外提醒大家,公检法人员不会通过电话或QQ等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广大市民朋友若遇到类似电话时,应提高警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核实,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