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皖南皮影的守望者
——记宣州区皖南皮影博物馆馆长何泽华
一双巧手、一张妙嘴,两根竹竿外的幕布戏台演尽喜怒哀乐。宣城市宣州区水东老街一处古色古香的民宅里,上演了一出出热闹非凡的皖南皮影戏。
这处民宅是何泽华投入毕生积蓄70余万元筹建的皖南皮影博物馆新馆。馆内开间广阔,厅堂前有天井采光,正中设有幕布戏台,四周墙壁展示灯箱里挂满了《龙王出海》《智取威虎山》等皮影作品。
“展厅里都是我珍藏多年的皖南地区老皮影,几十年‘淘’来了1万余件。 ”何泽华告诉记者。在他的戏台表演间内,一件件皮影作品都是亲手制作,“到学校进行‘六一’儿童节表演,小朋友都特别喜欢皮影戏。 ”
皮影制作工艺繁杂精细,需经过选皮、制皮、推皮、描样、雕刻、上色、熨平、装订等8道工序。 “我爷爷是私塾先生,最擅长皮影雕刻。我小时候学最多的就是皮影制作,把制作精美的皮影渲染到幕布上,当皮影人物一出场,观众透过戏文,就学会了辨别忠奸善恶。”何泽华说。
回忆起小时候跟皮影结缘的时光,何泽华感慨万千:“那时候爷爷就跟我说,做皮影、学皮影戏不能只凭一时的兴趣,必须要耐住性子,要把皮影当作自己的事业。爷爷说的话,我都牢牢记在心里。 ”
在专业从事皖南皮影行业之前,何泽华也做过其他工作,但他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当我回家看到墙上悬挂的老皮影,心里就有一种归属感,我和皮影不能分开,我要为皮影建一个‘家’。”何泽华说。
从1989年开始,何泽华开始了收集皖南皮影之旅。 30年来,他跑坏了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2004年至2008年,他还用5年时间,帮助国家博物馆从各地征集皮影文物2万余件。
作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皮影戏传承人,何泽华不仅给皖南皮影戏建了“家”,还建起皖南皮影戏曲艺术团,让这份老手艺“活”起来。 “以前逢年过节,人们都会搭台子唱上几场皮影戏。”曾经的皖南皮影戏盛极一时,这也是何泽华重新进行皮影表演的动力。
今年77岁的柯玉英是何泽华团队里的老艺人,他表演了一段皖南皮影戏《猪八戒背媳妇》,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欣赏。“之前不太了解皮影戏,刚听了一段,如痴如醉。老艺人们为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付出很多,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去分享、去传播、去传承,延续到未来。 ”来自芜湖的游客柏松欣赏完一段表演后,意犹未尽。
“我在这里唱皮影戏十四五年了。何馆长对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传播,有不怕千辛万苦的耐劳之心,一切都为了这个博物馆,为了把皖南皮影戏推广下去。 ”柯玉英老人告诉记者。
除演出《精忠报国》《龙凤呈祥》等传统剧目外,何泽华团队还与时俱进,新编了许多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剧目。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何泽华团队第一时间创作了《十九大精神铸辉煌》,至今已演出490余场。
“皖南皮影戏博物馆新馆开馆后,会在每天固定时间进行皮影戏表演,欢迎本地市民、外地游客来水东古镇欣赏皮影戏,进一步传播我们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泽华对新年满怀期待。(记者 罗鑫)
【专题】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