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王医生去世了,心里难受,舍不得把他的联络卡撕下来!”指着自家墙上醒目的家庭医生联系卡,今年59岁的黄财喜说着说着,抹起了眼泪。
黄财喜家住宣州区黄渡乡峄山村,他口中的“王医生”是从淮南远赴该村参加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的医生王骏飞。
2021年1月9日,周六,王骏飞却放弃休息,在驻村卫生室接诊多人。然而,王骏飞突发道路交通意外不幸去世。用他定格在55岁的生命,诠释了医者初心和使命担当。
村民身边的“守护者”
2019年8月,身为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的王骏飞,舍弃个人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主动报名参加“百医驻村”行动,作为第二批队员,被派驻至宣州区黄渡乡峄山村卫生室工作,任村卫生室主任,兼任黄渡乡卫生院副院长,扎根偏远乡村和健康脱贫攻坚第一线,服务基层贫困群众。
早上7点左右,王骏飞从黄渡乡卫生院的宿舍出发,骑车近半个小时来到峄山村卫生室,还时常走村入户为村民们看病送药,提供家庭医生履约服务。这就是王骏飞工作日常。
“王医生让我来演示村卫生室电脑上看病、拿药、开发票各个系统,不到一个小时就能上手。”黄渡乡乌边村卫生室村医熊智慧说,“做村医,公共卫生服务占了大头,王医生很亲和,没有架子,很快融入了角色。”
“派我们来驻村,就是要为村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正所谓山路崎岖,任重而道远,忙点、累点、苦点不算啥。”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王骏飞无怨无悔。
为了安心驻村工作,王骏飞把正在上高中的女儿送到了寄宿制学校就读,自己每个月难得回去团聚一次。驻村以来,王骏飞居住在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单人间,条件简陋、空间狭小,每天以电动自行车代步在山间小路奔波几十公里,几乎跑遍了峄山村11个自然村、35个村民组的家家户户,全面落实健康脱贫政策举措,全心全意守护当地村民们的健康。
“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出现,他就像咱村里人的‘守护者’。”驻村一年多来,王骏飞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当地村民、村委会干部和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和广泛信任。
疫情防控的“逆行者”
去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除夕前一天刚到家的王骏飞原本想好好与家人团聚,可年三十晚上看到宣州区卫健委发布的疫情动员令,他的心情焦灼起来。
“当时没有人通知他返岗,他看到微信群里的动员令后,主动告别家人,大年初一就返回了峄山村。”黄渡乡卫生院医生吴昊回忆,“我还记得王医生拍的照片,当天的火车站空空荡荡,他却勇往直前。”
冲在一线,筑起农村战“疫”屏障。每天天一亮,王骏飞就骑着电动车沿十余里乡村公路从卫生院宿舍来到村卫生室,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摸底排查湖北返乡特别是武汉返乡人员,并将他们一一登记在册,每天监测返乡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体温和身体情况,并反复给村民宣传防疫知识、做居家隔离人员的思想工作。了解和掌握村民们的思想动态及情绪变化,做好应急预案,防止意外和突发事件发生。每天下午四点之前还要将全天的情况制作成电子表格上报到卫生院,经常一忙就到深夜……
疫情初期,由于防疫物资匮乏,王骏飞每天只有一个薄薄的一次性口罩。但为了守护百姓的健康,他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冲在抗疫一线,没有丝毫顾虑和退缩,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心中最踏实的“主心骨”。
“王医生每天上门为返乡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量体温、送物资,还主动要求去卡口值班,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峄山村党支部书记范德标回忆说,整个疫情期间,王骏飞连续工作两个多月,没有回一次远在淮南的家,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天。
患者心中的“贴心人”
在日常诊疗中,中医适宜技术可以解除各种急慢性疼痛、面神经偏瘫等顽疾,有着见效快、价格低、副作用小等优势,深受村民们喜欢。
“作为中医针灸类专家,王医生在基层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老村医熊和平告诉记者。王骏飞常用针灸免费为村里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中风偏瘫等慢性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下,峄山村周边十里八乡的群众都闻名而来找王骏飞治疗,忙得他不得停歇,但他毫不抱怨,依然对每个病人用心投入、耐心交流、细心诊治,得到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认可和称赞。
“回顾这一年来,工作中日常诊疗1785人次,其中针灸治疗约600余人次,入户随访1320余次,开展带教查房23次,各种讲座21次,宣教受众1400余人次……”在王骏飞的工作日记里,有这样一份驻村工作“成绩表”。这样傲人的成绩背后,是王骏飞默默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打针灸、推拿、拔罐等一套流程下来,需要个把小时。王医生最多的时候一天看五六个病人,忙到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熊智慧说。
利用自己中医特长,王骏飞积极为黄渡乡卫生院全体成员和全乡10余名村医传授中医药基本知识,并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两年来,他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医务人员200余人次。
从医32年来,王骏飞始终坚持把病人当亲人,用真情暖人心,让接诊的每位患者感受家人般的亲切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