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嘀嗒、嘀嗒、嘀嗒……在安徽省军区通信中队的荣誉室里,有一台老式发报机。多少年来,无论是新干部上任,还是新战士下连,第一课就是参观中队荣誉室,瞻仰发报机。这种仪式是中队的光荣传统,也是官兵的精神图章。
全国(全军)级荣誉2项、战区(军区)级荣誉21项、省(军)级荣誉40项,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人们不禁发问,这样一个光荣连队靠什么锻造?
他们靠业务吃饭,凭本事说话——
有线话务员走上机台,必须练好耳功、手功、口功、脑功。新兵业务培训从背记号码开始,每人要背熟1000多个号码,随机抽问都要一口清、脱口出。白天接转电话,晚上整理笔记,连续高强度“烧脑”作业,很容易产生困意。为驱赶瞌睡,有的女兵接盆凉水,一头埋进去,快速恢复清醒。
据统计,中队每年话务接转近10万次;程控和光端处理各类故障告警等情况3000余次;配线和电源完成布设、测试、巡检各类线路近2000公里;显控完成保障各类试线、抽点等4000次……
2020年底,上级配发通信指挥装备维修车,车载几十个设备,中队组织技术骨干集智攻关,仅用两周时间把装备性能“吃干榨尽”,受到厂家称赞。上士班长徐晓明说,通信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元件精密、价值昂贵,大家自觉以极端负责、极端细致的精神研究、使用,打破砂锅钻到底,不破疑难终不还,苦练“一口清”“一听准”“一招灵”过硬本领。
他们有事一起干,有难一起帮——
“通信一盘棋,协作精神强。”每次重大保障任务,所有专业分工协同、密切配合,电源供电、光端配线、话务转接、显控保障、电报收发等,为着保畅通的共同目标,人人一条心、聚成一股劲。
每次排除故障,前方一米一米排查问题,后方一次一次测试信号,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中队长韩风雨说,工作生活中,大家有事一起干、有难一起帮,自觉凝结成一个过硬战斗集体。
去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在山东老家休假的孙磊杰,主动加入当地党员先锋队,做防疫志愿工作。40多个昼夜里,他就像一枚螺丝钉,牢牢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像这样的故事,中队官兵还有许多。政治指导员潘悦坦言,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早已融进官兵血脉,成为自觉习惯。
去年冬天,大蜀山营区供水管破裂,官兵没水烧饭、洗澡。分队长吕晓琳带十几名战士冒着刺骨寒风抢修。由于破损点正好在石桥下,位置隐蔽不好施工,大家一起上阵挥锹抡镐,从下午三点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多,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他们干部冲在前,党员打头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队干部敢于叫响“看我的、跟我上”:军事训练,干部站排头,主官带着练;重大保障,战士没撤回,干部不离开;排除故障,任务没完成,干部不休息。近3年,中队两名主官军事训练考核年年优秀,带动整个中队军事训练总评成绩优良率达到90%,干部骨干优秀率达到93%。
“干部冲在前,党员打头阵。”副中队长李箐介绍,中队现有37名党员,每个党员所在岗位都是放心岗、标兵岗、红旗岗。长话台值班任务重、压力大,易莉和刘明雪长期“两班倒”。去年底刘明雪外出学习,易莉“一肩挑”重担,连续40多天值守机房,从不讲困难、毫无怨言。“工作越是高压状态,党员越要高标准,肩膀扛得住,责任担起来。”易莉说。
有一年抗洪,于谦积极报名参加,却被班长张海峰拦住:“你家里就你一个儿子,还是我去!”于谦反问:“你家里不也一样!”张海峰说:“我是你班长,这种事就我先上!以后我退伍了,兵龄长的先上。”在这个连队,党龄、兵龄最长的带头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很多新同志讲,老班长就是“镇班之宝”。
今年7月底,四级军士长吕文峰参加战区演练通信保障,期间因为肾结石时常剧烈疼痛,为保障演练万无一失,他满头大汗、咬牙坚持,直到演练保障任务结束,才赶去医院。
现任指导员潘悦处处模范带头,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去年父亲肺癌住院,她请了7天假,陪护完手术就匆匆赶回中队。
在年轻战士心目中,这位指导员既是“女汉子”,更像“妈妈”和“知心姐姐”。战士过生日,干部骨干主动送祝福,饭堂广播放生日歌,炊事班做长寿面和生日蛋糕。每逢节假日,干部骨干主动替新战士站岗执勤、帮厨做饭。大家感到,中队把官兵当主人,官兵把中队当成家。
“聚是一团火,撒是满天星。”一茬茬官兵在这里成长成才,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未来,他们将继续书写着通信尖兵的“幕后”传奇。(记者 史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