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遍了辖区每个角落,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他就是宁国市司法局青龙司法所所长洪飞,不久前,任宁国市司法局港口司法所所长。
洪飞自2009年从事法律服务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等社会治理工作,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拼劲儿,从一位非科班出身的“门外汉”,一步一步成长为调解纠纷的行家里手。先后获得了宁国市直单位“‘马上就办’十佳先进人物”“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称号。
依法调解解民忧
作为司法工作的“门外汉”,洪飞在33岁时“半路出家”到司法所工作。“由于大学学的是工科专业,刚开始接触调解工作时,并不被大家看好。”洪飞表示,大家都认为他写写材料、整理资料没有问题,但调解纠纷还缺乏经验。
不待扬鞭自奋蹄。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他一边自学法律知识,熟悉涉及人民调解的各项法律法规,一边向老调解员、同行中优秀的司法工作者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服务工作能力。此外,他还在调解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不断开拓创新,提升业务能力。
在调解中,洪飞摸索出自己一套调解方法。记得有一年春天,青龙乡政府涌入十几名群众,声称要讨个说法。洪飞耐心接待了他们,经了解,青龙村某村民组将一块河滩地出租给某公司,出租期限为170年,部分村民认为出租时间过长,要求修改合同,而公司拒绝修改,双方引发矛盾。
洪飞仔细看完合同后发现,河滩大部分属于国家所有,按照法律法规村民组无权出租。“随后,我联系青龙村负责人、水务部门到现场查看,经过确认该处河滩地确属国家所有,村民组没有处分权。”洪飞联系群众代表和承包公司代表进行现场普法,经过耐心解释,最终当事人双方协商废止了合同,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用情调解化纠纷
基层纠纷看起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事事关乎民心。“做好调解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还需要用心用情。”洪飞说。
有一年茶叶季,青龙乡某村75岁邹某友来乡调委会反映,称自家山场通道被同组张某用篱笆拦住,影响生产通行。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后找到了洪飞,希望他能帮忙解决。洪飞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到现场查看。他发现张某屋后正是邹某友的茶山,下山通道穿过张某菜园,虽然建有篱笆,但不影响生产通行,采茶完全可以通过。
直觉告诉他一定另有隐情。于是,洪飞没有急着调解,而是向同组村民走访了解情况,终于在闲聊中得知事情真相。原来,邹某友年事已高,想尽早在自家茶山上为自己夫妻俩建好“活人墓”。而张某忌讳屋后建墓,阻止又觉得难以启齿,为了防止邹某友运送材料上山,故修建篱笆。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洪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邹某友换位思考。最后邹某友与张某达成约定,山场采伐需要通行时张某予以积极配合,篱笆维持现状。
“有时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关键还是一个‘情’字。”洪飞告诉记者,一些小事要从“情”的角度入手,达到“共情”才能顺利解决矛盾。
做特殊人员“暖心人”
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所工作的重点。为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生活步入正轨,洪飞用心搭建关爱信任的桥梁,拉近彼此距离,用温暖敞开他们的心扉。
“没想到洪所长他们会亲自来接我们,让我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以后我一定重新做人。”看到两位所长亲自来接他们出狱,刚刑满释放的张某等人感动地说道。
2020年,张某和另外2名宁国籍服刑人员在某监狱刑满释放。由于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宁国市客运汽车及部分途经宁国的火车都已停运,各小区也严格管理进出,他们自行回家极为不便。
为了让张某等尽快回家,洪飞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经过多次沟通协商,洪飞和梁庆两位所长主动提出开车去接。出发之前,洪飞就车辆出入城、人员返宁、居家隔离等环节做了精准安排,同时联系监狱两个监区确认交接时间、地点,保证各个环节衔接到位,顺利将3人送到各自家中进行居家隔离后,洪飞还向刑释人员及其家属宣讲了有关法律及安置帮教有关政策,鼓励其树立生活信心,重新开启新生活。
去年12月,洪飞从青龙司法所调任港口司法所所长。“虽然工作地点变了,但工作内容没变,今后我将继续用心用情做好司法工作,努力让公平、和谐长存于青山绿水间。”洪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