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牢记嘱托 砥砺前行——循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变化
来源:合肥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4-24 09:59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安徽发展定向导航,明确提出“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的目标和“五个扎实”的工作任务,为安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弹指四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到访过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惦念牵挂的乡亲们可曾安好?连日来,“习习春风润江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四周年特别报道”采访团队循着总书记足迹,用笔触和镜头捕捉一幕幕动人瞬间,传递江淮儿女不忘殷殷嘱托努力奋斗的美好画卷。

片片茶叶托起致富梦

4月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生机盎然,翠绿如画。沿着平整的柏油路往上几十米,就是村民陈泽申的老屋。四年前,就在这栋老屋前,习近平总书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给大湾村的乡亲带来巨大鼓舞。

四年过去了,陈泽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年近七十的他在大湾村茶场游客体验中心工作,接待游客、教游客们炒茶,加之公益性岗位补贴、种植天麻等,年收入从当年的三四千元提高到现在的四万多元。

“我想对总书记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请总书记放心!”说起这些,陈泽申脸上掩不住的笑。变化,犹如涟漪,在大湾村散开来。如今的大湾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村民们也更有精气神了。

原来,借助当地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大湾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近年来,新建一座4524平方米的大湾茶厂,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茶业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不仅解决全村2200余亩茶叶加工销售的难题,而且由过去制作“大路货”变成制作精品瓜片茶,带动400多户茶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介绍,今年将立足茶叶主导产业,围绕茶旅融合发展,按照“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红色旅游持续发力

凤阳县小岗村是大包干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在小岗村“当年农家”茅草屋景点内,大舞台凤阳民俗表演热闹非凡,不远处,二期建设也如火如荼。这里,是当年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地方,也是大包干开始的地方,如今已成为游客们网红打卡地之一。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感慨“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作为凤阳县旅游的一张“红色”名片,小岗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2019年,全村旅游人数115万,旅游收入2.6亿元。

在小岗村的规划中,随着“大包干”纪念馆雕塑《十八颗红手印》、文化雕塑《红手印》和《在希望的田野上》、“当年农家”农趣体验园、小岗村特色民宿等项目的建设推进,红色旅游将持续发力,未来人气会更加火爆。

严金昌,大包干带头人之一。2008年,严金昌开起了“金昌食府”。这些年,饭店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每年纯收入达十几万元。“随着小岗村红色旅游业的打造,越来越多的人会来到这里,饭店的生意肯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对于小岗村的未来,严金昌充满期待。

方寸之间书写创新动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这个春天格外特殊,处处风景的中国科技大学静待学子归来。

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创新是中科大醒目的“标签”。四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同学校师生、科研人员共话创新。

“当年场景,历历在目。”作为亲历者,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杜江峰感受甚为深刻,“在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视察时,总书记勉励大家要把科学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极大鼓舞了实验室全体师生的干劲。”

四年来,杜江峰院士率领实验室研究人员,凝练出“出国际一流成果、育国际一流人才、建国际一流科学研究平台、促国际一流民族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在量子科技前沿领域创造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做科研,报效国家,嘱咐‘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些话,对于我们年轻科研人员来说,触动很大。”青年科学家石发展表示,将继续潜心专研。

殷殷嘱托,中国科大的师生们不仅牢记在了心里,还认真落实到行动中。

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谋划创建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托珠单抗+常规治疗”抑制“炎症风暴”治疗方案入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学校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体目标,坚持“人才—项目—平台—成果”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强科研人才团队建设,积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建设以重点实验室为基本创新单元的科技创新体系,原创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厚植沃土孕育梦想之花

在合肥创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口西南隅,一幢空中俯瞰呈“X”形的大楼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综合主楼,命名“未来中心”。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视察安徽创新成果,指出安徽、合肥“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动作快、力度大、成绩明显”,对科技人员和企业家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

四年来,全体先研院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奋勇前行。在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国科大四方共同努力下,先研院已累计建设联合实验室54家。同时,累计引进各类人才639人,累计孵化“东超科技”“龙芯中科”“中骄智能”等各类创新型企业24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

在中科大先研院所在的合肥高新区,创新动能加速汇聚。2017年2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这里启动建设,伴随着中国科大高新园区、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落地,合肥高新区逐步发展成为构筑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重镇”。在这片创新“沃土”上,一个又一个科技梦想将开花结果。·龚正本报记者黎静·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