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发布,沪苏浙皖悉数进入前十。
2023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1位,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北京、江苏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3位,浙江、上海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5位,前5位排名与上年保持一致。进入前10名的地区还有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和四川。
报告包含5个一级指标,在知识创造综合指标方面,北京排名全国第1位,且领先优势明显,广东排名第2位;在知识获取综合指标方面,广东排名第1位;在企业创新综合指标方面,广东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江苏、浙江、北京紧随其后;在创新环境综合指标方面,北京超越广东,排名第1位;在创新绩效综合指标方面,表现最好的省份是广东,北京位列第2位。
以长三角排名首位的江苏为例,今年,江苏在创新能力评价设置的“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五个指标维度均有较好表现,与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同属创新领先地区。
报告认为,江苏省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对接,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标志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苏州实验室获批建设,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挂牌运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在南京市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区市全覆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190项,居各省、自治区之首。
“最强地级市”苏州是中国制造重地,尤其是在电子、机械等领域。今年以来,苏州深耕实体经济,培育创新标杆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技术创新培育和引导企业发展,引领带动实体经济发展。记者获悉,2023年,在施耐德电气苏州工厂建厂20周年之际,企业完成了重要的新厂房扩建项目。新厂房扩建使苏州生产基地面积增加60%,产能扩展超过60%,同时,苏州工厂在扩建过程中,实现了绿色低碳与数字化、智能化的全面升级。
“扩建完成后,施耐德电气苏州工厂生产能力、研发实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并将通过产能规划、产品分类、柔性生产、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等手段,实现新旧产线的联动和高效生产,为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支撑。”施耐德电气苏州变压器厂厂长魏强日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将在数字化、智能化层面进行新的投入,包括施耐德电气精益生产的理念,持续优化布局,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产能,以此实现整体产能翻倍的远期目标。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中压及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韶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苏州工厂的扩建与升级是企业重视本土发展,持续加大在华投入,深耕苏州和长三角地区的又一重要实践,“苏州工厂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绿色智造先锋基地的标杆,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坚持创新驱动,从人才培养、产业引领、绿色赋能等方面,全面助力中国及苏州本地的产业升级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长三角已经形成了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多元化创新体系。”双维智库区域经济分析师李骏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过,与广东、北京等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创新投入不足。”李骏进一步分析称,虽然长三角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相对于其他地区,其投入强度和投入结构仍有待优化。此外,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并不高。尽管长三角地区的科研成果丰硕,但其中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不完善,市场化的技术交易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
李骏建议,长三角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同时,要优化投入结构,引导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此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加强对创新文化的宣传和培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
“长三角各地应加强区域创新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李骏认为,各省市之间可以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分享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成果。此外,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际先进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和资源。
记者 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