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由点及面协同共享 长三角共绘科技创新同心圆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宋薇萍 陈梦娜 发表时间:04-26 08:49

张江“科学之门”双子塔正勾勒出张江科学城的全新天际线。 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供图

“夸父”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

在合肥科学岛上,外形酷似“橘子瓣”的在建大科学装置“夸父”(CRAFT)格外醒目。“未来,八个‘橘子瓣’将组成一个‘大橘子’,这也是下一代‘人造太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说。

在上海张江,“张江科学之门”项目勾画出张江科学城的全新天际线,工人们正进入最后的内部设备安装调试和精装。一批新锐科技企业、上市公司、创业板企业已将未来总部锁定在这一标志性建筑。

共谋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共绘科创“同心圆”。五年多来,长三角科创要素充分交互共享,从“创业八找”的便利服务,到科创基金全面赋能,再到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创新的因子在长三角涌动,协同的脚步在长三角稳步前移。

“一个走廊”共育“一个生态”

在上海松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昆山分区,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惠自动化”)的工人们穿着醒目的橙色安全服,头戴安全帽,忙碌地穿梭在各种施工设备之间。

“刚刚接到几个海外超级大订单,未来的一两周里,我们有大量的客户接待工作。目前主要以上海公司为主体来承接这些订单,我们对这片土壤还是很有信心的。”先惠自动化总经理王颖琳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不光是G60公路一路畅通,高铁及几个机场的交通也非常畅通,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都有,这对我们接待客户、物流运输以及人员流动等都大有帮助,相信以后红利也会越来越大。”王颖琳说。

以上海松江为策源地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高铁交通大通道,从1.0版升级到3.0版,正在成为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区。

数据显示,2023 年,G60科创走廊九城市GDP为8.32万亿元,同比增长5.5%;九城市研发投入强度均值上升至3.77%,超前完成相关建设目标。截至今年4月,九城市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63.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我们尤其注重高校资源的转化。从最初的人才培养,到智慧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公司和上海交大紧密合作。同时,公司还和松江大学城里的学校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的路径非常清晰。”上海君益禾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苗苗对记者表示。

正是相中了这片科创土壤,彼时还是大学老师的王苗苗毅然加入创业大军,于2022年在松江从零起步,带领公司专注细胞基因药物创新研发与临床转化。“G60科创走廊在政策、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赋能,公司发展很快,去年已实现盈亏平衡,今年有望实现盈利。我们希望在这片土壤中,由一株小禾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王苗苗满怀憧憬。

在“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下,G60科创走廊培育了很多类似君益禾这样成长中的苗子,并长成了一批参天大树:截至目前,九城市科创板受理企业已达174 家,已注册上市企业达119家,均占到全国的1/5。近六年来,九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从1.5万家上升到4.7万家,占到全国的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成为科创企业培育的“沃土”。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副主任、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贾占锋对记者表示,接下来,G60科创走廊将持续以 “科创+产业+金融”为抓手,以高标准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建设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一张券”拓展“一个圈”

找人才、找场地、找资金、找订单、找研发……在不少科创企业心中,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简称“长三角平台”)犹如创业管家,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支持和服务,成为推动长三角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科技创新券政策为抓手,长三角平台通过与长三角各省市科技资源平台的对接与联动,正在不断加速区域内科技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截至目前,平台已集聚了区域内重大科研基础设施27个,大型科学仪器45911台(套),仪器总价值超过544亿元,各类服务机构3000多家,服务项目15000多条。

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范围也从试点时的“青吴嘉马”扩展到了上海市、浙江省全域,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安徽省马鞍山市,推动超过4000家企业在长三角平台上注册并申请科技创新券,购买相关服务超过5000次,研发总支出超过2.5亿元,创新券支持金额超过7300万元,有效降低了区域企业的创新成本,推动了科技资源的跨区域流动。

“通过长三角平台,我们对接到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用平台发放的30万元创新券,申请了履带式远程遥控柴油机驱动自吸泵开发服务,与大学联合开发了一套能通过遥控器远程控制行走及启停的大流量全地形遥控履带式排水机器人。”江苏博禹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祈燕对记者说,预计项目成功后,将助力企业竞争力再上台阶。

深度链接全球科创、产业、人才和金融资源,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长三角国创中心”)正在探索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新范式”。

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向记者介绍,长三角国创中心通过探索以“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的全链条孵化投资模式,已在长三角区域组织实施了重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近100项;与地方园区等计划投入近30亿元,已有13个项目完成转股并获得社会融资。

同时,长三角国创中心还充分发挥龙头领军企业“出题阅卷”作用,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高水平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累计与长三角地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共建470余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凝练征集340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已促成技术研发合作900余项,合同金额超过22亿元。

“一批基金”扶植“一系列集群”

在眼科领域拥有创新医疗技术的纽福斯在上海闵行区落地了研发实验室,并在苏州建设超过8000平方米的GMP生产基地;泛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臻宝科技与张江集团顺利对接,成功落子张江园区,就近服务长三角半导体产业集群……这些项目的背后,都离不开长三角基金的支持。

为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提升服务大局能级,上海国际集团联合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于2018年、2022年先后发起设立了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长三角协同引领产业基金,并构建起长三角科技产业基金系列集群,总规模170亿元。

“产业链的源动力来自创新链的不断进步。培育前沿技术、加强国际对标、扶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企业,从而真正提升长三角区域的创新策源能力,一直是长三角基金的目标。”作为长三角基金管理人的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管理合伙人孙忞如是表示。

多年来,围绕半导体、数字智能、生物医药三大硬科技产业链,长三角基金推动了一批如盛合晶微、时创能源、华大智造、派拉软件等代表性企业在长三角生根结果,高效助力长三角科技产业集群能级提升。

此外,以长三角基金为基石发起方,长三角基金还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设立长三角产业链直投基金,与上海华虹集团合作打造的华虹虹芯基金、与石药集团合作发起国方石药基金……截至目前,长三角基金已累计投资42只子基金、48个直投项目,覆盖底层项目超过900个,助力70家企业成功上市,为长三角地区培育了2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三角基金已成为市场上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中,发起最早、能级最高、规模最大、积累最深的标杆级项目。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长三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