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力促“四链融合”,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提质增能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发表时间:04-28 08:26

以促进长三角协同创新为核心,以强化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而发起的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自成立以来影响力显著提升。近日,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成员大会暨2023-2024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会上宣布正式成立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实验动物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和长三角集成电路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为技术策源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同时透露,今年,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将由“建框架”向“强功能”转变,重点围绕联盟三大任务尤其是实施创新工程发力。

将资源最大化利用,强化区域协同创新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国家战略,2022年8月,上海科学院、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

记者了解到,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最新成立的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加强长三角数字领域的资源互通,推动长三角区域数字技术创新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实验动物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则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长三角地区实验动物与生物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长三角地区实验动物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长三角地区实验动物与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等。长三角集成电路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围绕微纳领域推动多学科交叉会聚融合,持续加强基础研究。

不难发现,“破解共性技术难题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是联盟成立两个专业委员会和一个服务平台的核心。

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员之一,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蔡立志表示,成立专委会的作用主要是实现共性资源的互通有无,“比如算力资源等,长三角之间的产业互补性是非常强的,通过专委会形成一个资源的共享机制。”以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为例,已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质量检验检测服务等,这些成果资源将向长三角科研机构辐射。

既做好“自己的事”,更做好“共同的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网络正持续深化。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淑武认为,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实验动物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将结合各方的力量,把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提供更好的生物模型。“在我们的层面达成一致,再引导到长三角的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结合各省市特色资源,体现各自特长,来共同推动生物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科技创新核聚变

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致力于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拓展开放创新的国内外合作网络,打造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创新协作平台。自2022年8月成立以来,联盟通过搭机制、建平台、组织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凝聚力日益增强,影响力显著提升,已具备从“建立框架”向“强功能”转变的条件,今后将加速推进协同创新功能增强。

记者了解到,联盟结合自身实际,秉持“培育一批、发展一批”理念,在有序推进在研协同创新项目实施的同时,结合调研情况及盟员单位协同创新需求,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相应项目申报立项或开展项目合作,多个协同创新项目正加速落地。

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重大创新项目《基于功能蛋白质组学及ai药物设计的肺癌新靶点发现与创新药物研发》为例。本项目由西湖实验室牵头,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参与,项目针对行业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打造ai赋能“精准诊断-靶点发现-药物设计-制剂优化”的新药研发全链条新范式,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精准度,大幅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组合起来,发挥各自所长,才能达到1+1>2的效应,既让成果转化更流畅地在产业链上找准定位,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联盟理事长秦文波表示,联盟今年的工作在加强需求对接,促进科研院所联盟的应用技术向产业界落地推广的同时,还将加强联合攻关,集中优势力量,为建设长三角国际创新高地添砖加瓦。“联盟成员单位不仅要具有国内一流自主可控技术,能够支持国内创新技术发展,还要打破地域限制,针对产业需求建立多个跨区域跨专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携手开展联合攻关,解决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需求,实现‘科技创新核聚变’。”

当天大会还审议通过了联盟《2024年工作要点》《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暂行)》《长三角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指引》《专家库工作指引》等,发布了联盟专家库,以智力助力联盟发展,以制度规范联盟运作。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