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9日讯(记者 陈雷 陈天怀)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年。六年来,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拉长板、相互赋能,共同奏响着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
眼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列车”疾驰,发展的春风也吹向了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变化,正在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5月28日,跟随“轨道上的长三角”融媒体行动,浙江在线记者来到沪苏浙交界处的苏州吴江,在长三角城市服务和设施的互联互通里,感受一体化发展的“温度与速度”。
元荡村 记者 陈天怀 摄
异地线下挂号,为居民美好生活“升温”
初夏五月,万物繁盛。在苏州吴江,满目青绿的元荡村里,三两居民坐在屋前,晒着太阳聊起了家常。聊起如今的便利生活,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了不远处的数字乡村客厅里,这个占地约5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会客厅,是连接村民日常生活的智慧枢纽。
元荡村数字乡村客厅 记者 陈天怀 摄
“这里设有数字文化中心、智慧教育中心、数字医疗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电商销售中心等区域,让村民沉浸式体验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元荡村工作人员干晨昕介绍,脚下的展厅地处入村十字交汇处,不久前还是个杂货超市,但如今,伴随着一体化发展推进,这里不仅成了美丽乡村群的入口,也成了为村民提供一体化各项服务的“超市”。
“在数字医疗板块,我们与上海健康云合作,引进了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居民可以在机器上实现上海医院的预约挂号。”带着记者来到智慧诊疗服务机前,干晨昕演示了居民的挂号流程。
干晨昕演示挂号流程 记者 陈雷 摄
元荡村离上海较近,许多村民习惯往上海就医,但许多老人不会网上挂号,村里的数字医务室发挥了大作用。“上次我们村一个村民甲状腺不好,想去上海找中医调理,我们就给她预约了上海龙华中医院的医生。”干晨昕解释,手机挂号往往周期为7天,但在这里周期是28-30天,且机器上的是独立号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去上海医院挂不上号的困扰。对于长期需用药的患者,这里还配备了一键续方功能,村民去上海就医后,后续要配药只需通过一键续方,药品就可以邮寄过来。
数字医疗区 记者 陈天怀 摄
就医用药新体验,是元荡村数字乡村客厅惠民的缩影。环顾眼前的客厅,可自助打印社保证明的便民设备、可异地还书的图书借还一体机、不出村就能办理金融业务的农商行网点,散布在客厅里的各个板块,串联起了村民的美好生活。
“在线上,我们还构建了‘江村通’小程序,村里开会通知、近期活动等等,都能通过在小程序看到,比如融入一体化发展后,我们村先后开展了一体化三地五镇篮球赛等多项活动,进一步加速一体化之间的融合。”干晨昕说。
联通多地的高铁,为一体化发展“加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深度融合,最让居民有感的,除了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还有肉眼可见的出行“加速”。在苏州吴江,一座正在施工建设的苏州南站,让长三角城市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苏州南站 记者 陈天怀 摄
“我们现在站着的是苏州南站的站房这块,也就是咱们高铁候车的地方。”站在仍如火如荼建设中的苏州南站铁路建设现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南站项目书记蔡永海就着规划图,介绍起了将穿梭于此的两条线路。
“苏州南站是沪苏湖和通苏嘉甬两条线的交叉,东西方向是沪苏湖高铁,南北是通苏嘉甬,两条线设计时速都是350公里。”蔡永海介绍。地处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境内的苏州南站,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唯一的两条高铁交汇枢纽,站台总规模为4台12线,其中沪苏湖场2台6线,包括正线2条、到发线4条、岛式站台2座,通苏嘉甬场2台6线,包括正线2条、到发线4条、岛式站台2座。
立夏时节,站在苏州南站站房内部仰头看,这座综合性客运枢纽已初具雏形,正进入吊顶、铺地等装饰装修阶段。“吊顶基本已经完成了70%左右,未来我们进门后,右边直奔沪苏湖,左边奔通苏嘉甬。“蔡永海说。
苏州南站内部建设现场 记者 陈雷 摄
记者了解到,沪苏湖高铁线路由上海虹桥枢纽引出,途径上海松江、苏州吴江,至浙江湖州站,全长163.8km,共8座车站。其中沪苏湖高铁江苏段全长约52.156公里,全部位于吴江范围内,设有苏州南站和盛泽站,计划于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项目建成运营后,苏州南站到上海虹桥站最快只需20-25分钟,也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有效疏解沪宁、沪杭铁路通道运输压力,对于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南站规划图 记者 陈天怀 摄
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则位于江苏和浙江境内,线路北起南通市南通西站,与盐通铁路正线贯通,经苏州、嘉兴后跨过杭州湾进入宁波市,全线设11座车站。其中通苏嘉甬高铁吴江段约21公里,正在开展先行段桩基、承台、墩身施工,计划于2027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未来,随着轨道上的列车疾驰互通,沿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加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