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之所以隽美,生态农业功不可没。近年来,崇明区坚持以全球视野为导向、世界水平为标杆,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现代农业实现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
在这个浪潮中,没有看客,人人都是跳跃的浪花。崇明区创新提出打造“长三角农业硅谷”,紧扣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大战略、大机遇,聚焦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在生态岛建设的新征程、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增绿添金,创新规划“一核一带两区”
对崇明区而言,正在厚植的生态农业基底,不只是生态的“量”,更有生态的“质”。锚定“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目标,该区统筹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初步形成“一核一带两区”总体布局,致力于打造辐射带动全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一核”即一个核心区,位于陈家镇智慧岛产业园,包括农业硅谷总部园、农业科创企业孵化园、科技成果示范展示园和崇明农业种业创新中心,主要承担企业落地、学术研讨、技术攻关、试验示范、人才培养等工作;“一带”即沿陈海公路、生态大道纵向打造一批创新要素集聚、高端人才汇集、新兴产业密集的高科技农业发展带,形成农业创新发展的展示窗口;“两区”即崇明高端设施农业片区和崇明现代畜禽养殖片区,集中建设连栋温室、育苗设备,大力发展工厂化、立体化新型养殖设施,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从卖蔬菜走向卖技术、卖装备,崇明现代农业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以前的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则是年轻人拿着手机、平板电脑来种地。”入驻企业之一、上海微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这家以农业设施生产、运营、管理见长的企业,以数字技术赋能,调试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优解”。新建的高标准设施菜田项目,可实现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自主研发的农业智慧系统后台监测,项目基地内蔬菜的生长情况、施肥需求、采摘时间一目了然。
数据存在于云端,其价值要到广袤的田野间去实现。场景引流数据,数据支撑场景,高速运转的“云端大脑”提供智慧,生产劳作以数字化方式实现聚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崇明的数字农业生态因此有了升级迭代的源头活水。
寻找“大天地”,以农业科创谋突破
种源被誉为现代农业的“芯片”,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崇明优越的自然禀赋孕育了丰富的特色种源,如崇明白山羊、清水蟹、香酥芋、水仙花等,均有口皆碑。一直以来,崇明高度重视特色种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专门打造现代化的白山羊保种场,持续推进扩繁工作。
随着“长三角农业硅谷”加快建设,专注于牛羊等繁育技术研发的科创企业上海六骥元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入驻崇明。在区农业农村委的牵线搭桥下,该公司与崇明白山羊集团万禾基地深度合作,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白山羊体外胚胎发育技术研究,将在未来3年内实现扩繁优质纯种崇明白山羊1万只左右,支持崇明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在上海宣宝果蔬专业合作社,螺丝椒、芋艿、生菜等各种有机蔬菜长势喜人。看着眼前的满园绿色、生机勃发,康码高产(上海)生物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总监战荣荣兴奋地说:“用了我们的人工合成蛋白质新型有机水溶肥,这些作物实现增产15%至40%,抗病害能力也得到增强。”
科技为耕山耘海添动力,把蔬菜大棚变成“聚宝棚”。康码高产公司根据崇明弱碱性沙质的土壤特征,开展行业领先的人工合成蛋白质新型有机水溶肥等研发和商业化试点,促进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制造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在农业增产提质的同时保育土壤、保护水质的目标。
农业科技创新,表象是技术,根子在思路。“长三角农业硅谷”就像是一台发动机,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以此为牵引,让崇明农业插上高科技发展的翅膀,探究上海农业的科技品性,领略都市农业的海派风景。
标杆示范引领,农产品产业链将升级蜕变
有大视野才有大格局,有大格局才有大作为。锚定“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目标,崇明通过科学有序规划,创新招商举措,强化服务保障,着力引“新”引“链”引“智”,努力成为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
据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乘着发展东风,从研发培育到品牌销售,崇明整条农产品产业链将迎来升级蜕变,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各类投资和资源,在种源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形成标杆示范引领。
轨道交通、高速铁路、上海交通大学相继上岛……随着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到2030年,崇明将基本建成“长三角农业硅谷”业态,集聚一批农业科创领域企业,为上海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贡献“崇明智慧”。
作者:史博臻
文:本报记者 史博臻
图:邢千里
编辑:施薇